簡答題 1.教育的本質屬性及表現……(2 / 2)

教資簡答題! 上官剩飯 4613 字 10個月前

④美育是動力作用;協調各育的發展。

本國學製的曆史發展和國外學製的影響。

【第二章】:(8 個)

13.活動課程主要特點是:(代表人物杜威)【二級】

①以兒童的需要、興趣和個性出發設計課程;

②以兒童的心理發展順序為中心編製課程;

③主張兒童在活動中探索,嘗試錯誤,學到方法。

14.課程內容的文本表現形式:【計準材】【一級】

①課程計劃: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

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製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

的指導性文件。

②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以綱要形式編定

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③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

科書、講義、參考書等。

15.課程標準的含義及作用:【二級】

①含義: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

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

的指導性文件。

②作用: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

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

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評價課

程的基礎。

16.教科書編寫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①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和思想性。

②強調內容的基礎性。

③體現教材的普適性;教科書的編寫要考慮到我國社

會發展的教育現狀水平。

④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符合衛生學、教育學、心理

學和美學的要求。

⑤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一。

17.課程設計(開發)的目標模式:【二級】

泰勒提出了關於課程編製的四個問題,即“泰勒原理”

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

①確定目標: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最關鍵

的一步)

②選擇經驗: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目標?

③組織經驗: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教育經驗?

④評價結果: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真正得到實

現?

18.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二級】

①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②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③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係;

④實行三級(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製度;

⑤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實施);

⑥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製度(課

程評價)。

19.新課程改革的結構:【一級】

①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②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

③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作為必修課程。

④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20.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包括:【一級】

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國家規定為必修課程。包含:

①研究性學習;②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

③勞動技術教育;④信息技術教育;。

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設置的必修課程。

【第三章】:(14 個)

21.教學的任務:【雙基+德智體美+個性】【一級】

①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首要任務。

②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③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奠定基礎。

④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2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執掌師生傳思想】【一級】

①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統一(間接性規律、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

②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

③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雙邊性規律)

④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相統一(教育性規律)

23.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機會供孕檢】【一級】

①激發學習動機是起始階段;

②領會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

③鞏固知識;

④運用知識 ; ⑤檢查知識。

24.備課的基本要求:【三備三計劃】【二級】

①做好三備:備教材(鑽研教材)、備學生(了解學生)、備教法(設計教法)。

②寫好三個計劃: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課題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325.上好一堂好課的標準:

①目標明確; ②內容正確; ③方法得當;

④結構合理; ⑤語言藝術; ⑥板書有序;

⑦態度從容; 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上好課

的最根本要求。

26.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的要求:【22下簡答題】

①作業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

②作業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

③布置作業要明確規定完成的時間與要求;

④教師應堅持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⑤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相結合;

⑥對學生作業的指導要恰如其分,對學生所犯的錯誤

要及時指出。

27.直觀性原則基本要求:【選擇語言不濫用】【一級】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②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

③要重視運用言語直觀。防止直觀的不當和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