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28.啟發……(1 / 2)

教資簡答題! 上官剩飯 9906 字 10個月前

28.啟發性原則基本要求:【口訣:主思獨學】【一級】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啟發的首要問題。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③鼓勵學生動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

29.循序漸進原則基本要求:【係統連貫難點】【一級】

25.上好一堂好課的標準:

①目標明確; ②內容正確; ③方法得當;

④結構合理; ⑤語言藝術; ⑥板書有序;

⑦態度從容; 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上好課

的最根本要求。

26.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的要求:【22下簡答題】

①作業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

②作業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

③布置作業要明確規定完成的時間與要求;

④教師應堅持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⑤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相結合;

⑥對學生作業的指導要恰如其分,對學生所犯的錯誤

要及時指出。

27.直觀性原則基本要求:【選擇語言不濫用】【一級】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②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

③要重視運用言語直觀。防止直觀的不當和濫用。

按教材的係統性進行教學。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④將係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30.理論聯係實際原則基本要求:【使用能才】【二級】

①書本知識要注重聯係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1.講授法基本要求:【啟教學講組織】【一級】

①要注意啟發誘導學生;

②認真組織教學內容;

③講究語言藝術;

④組織學生聽講。

32.談話法/問答法基本要求:【備題發小】【二級】

①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②提出問題要明確。

③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思考;

④做好歸納、小結。

33.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一級】

①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要求

②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③學生特點

④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⑤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⑥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因素

34.班級授課製的優缺點:【二級】

優點:

①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經濟有效大麵積培養人才;

②有利於學生獲得係統的科學知識。

③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④有利於發揮學生集體的教育作用;

⑤有利於加速普及教育和發展教育事業;

⑥有利於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缺點:

①不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②不利於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④不利於因材施教;

⑤不利於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啟發。

【第四章】:(21 個)

35.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無有幾種學生】【二級】

①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②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③運用幾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

④根據注意的外部表現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

36.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方法:【穩好心訓練】【一級】

①培養學生廣闊而穩定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④重視集中注意的自我訓練

37.短時記憶的特點:【一級】

短時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

過渡階段。【短時記憶經過複述才能進入長時記憶】

①保持時間很短;一般 30 秒左右,不會超過 1 分鐘。

②容量有限,一般為 7±2 個組塊;

③意識清晰;④操作性強;⑤易受乾擾。

38.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一級】

①學習材料的性質和數量;

②記憶任務的長久性和記憶材料的重要性;

③識記方法;【口訣:數長方,誠實者位置】

④學習的程度;

⑤時間因素;

⑥識記者的態度;

⑦識記材料的係列位置。

39.遺忘的原因理論學說:【二級】

①消退說: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退,

以致最後消退。

②乾擾說:前攝抑製是先學的材料對後學的材料造成

影響乾擾作用。

倒攝抑製是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的材料造成影響乾

擾作用。

③壓抑說:遺忘由於情緒的壓抑作用引起的;考試時

過分緊張導致學過內容沒想起來。

④提取失敗說:一時間難以想起或提取出要求的信息,

答題的時候沒想起走出考場想起了。

⑤同化說:學到高級知識規律之後把低級知識規律遺

忘,高級代替低級,從而簡化知識

40.有效組織複習的方法(防止遺忘的方法):

①及時複習,經常複習;

②合理分配複習時間;

③複習方法要多樣化;

④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

⑤反複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⑥掌握複習的量,堅持適度超額。【學習熟練程度達到

150%,即過度學習程度達到 50%時,記憶效果最好】

41.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一級】

①知識經驗與遷移:己有知識經驗對解決問題的影響。

②思維定勢:原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

用原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功能固著:隻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對事物的功能或

用途的固定看法。

③原型啟發:用其他事物獲得信息。(因茅草劃破手

發明了鋸子。)

④動機強度與情緒狀態:動機強度與解決問題的效率

之間的關係是倒 U 形曲線關係。相對適中的情緒激

動水平,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⑤問題情境與表征方式:刺激模式與個人的知識結構

越接近,問題就越容易解決。

42.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

學):【口訣:訓練思量方】【二級】

①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②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③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④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⑤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43.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二級】

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打開想象力大門。

③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

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④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⑤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引觀察、勤思考、學知識、練想象、愛幻想】

44.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一級】

實質: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

的聯係。

條件: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②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

便與新知識進行聯係。

45.增強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促進學習的心理因

素):【二級】

①真實或真誠。 ②尊重、關注和接納。

③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

46.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一級】

①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並不完全成正比;中等程度的

動機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②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著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

而變化:

任務較容易,最佳動機水平較高;

任務難度適中,最佳動機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

最佳動機水平越低。

這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簡稱:倒 U 形曲線。

47.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七個層次):【一級】

①生理需要:人類維持自身生存需要的最基本需求。

②安全需要:尋求依賴和保護,避免危險與災難,維

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③歸屬與愛的需要:包括被人愛與熱愛他人。

④尊重的需要:表現為自尊和受到彆人尊重。

⑤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⑥審美需要:對美、秩序和平衡的需要。

⑦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和才能、實

現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

48.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一級】

培養:

①了解滿足學生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產生(需要理論)

②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成就動機理論)

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④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成敗歸因理論)

激發:

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②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③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製動機水平;

④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⑤表達明確的期望;⑥設置合適的目標。

49.影響遷移的因素:【二級】

①相似性(學習材料的相似性、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

的相似性、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②原有認知結構(學習者原有的知識背景,這是產生

遷移的基本條件);

③學習的心向和定勢(定勢的影響可以是消極的,也

可以是積極的)。

50.促進遷移的教學措施:【口訣:內策教程】【一級】

①精選教材;

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③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④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51.認知策略的內容:【複述加工組織】【一級】

①複述策略:複述策略是指為了在記憶中保持所學信

息而對信息進行重複識記的策略。

②精細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 與

頭腦中已有知識聯係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

層加工策略。

③組織策略:組織策略是指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

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

52.促進知識獲得和保持的方法:【三級】

①明確知識學習目的,增強學習主動性;

②合理安排練習和複習;

③深度加工學習材料;

④在學習活動與使用知識的條件之間建立聯係。

⑤進行組塊化編碼。

53.操作技能培養的基本要求:【二級】

①準確的示範與講解;②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饋;④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54.心智技能培養的基本要求:【二級】

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②注意原型的獨立性、完備性與概括性;

③根據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

④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

55.增加一個:學生學習的特點:【一級】

①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間接知識經驗為主的;

②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讓劃、有組織的指

導下進行的;

③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係統的科學知識、技能

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④學生的學習是在學校班集體中進行的;

⑤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

【第五章】:(8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