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裡,以後你可得支棱起來,這經商之道便在於攻心,可不能隨隨便便就躲起來了。”
“以後明鏡訟師所楓城分所可都要仰仗你了。”
這日,下午,天色微暗,穿堂風吹的程晚瑟瑟發抖。
她正在訟師所寫訴狀,狀告百裡玨蓄意殺人,便看見街上的百姓正在興致勃勃的趕著去看熱鬨。
本來程晚是不去湊熱鬨的,偏偏聽了一耳朵。
“百裡府門口吵起來了!”
“可不那個不孝子,現在還回去偷東西咧。”
“竟有這等事!縣令還是判輕了,應該直接將他們趕出城去!”
“……”
程晚聽著聽著不對,便順著人流,出現在了百裡府門口。
百裡府門口聚集了十幾位家丁,手拿棍棒,正和百裡豐、百裡芸起了衝突。
葉東籬擒了位家丁,劍微微出鞘,正抵著他的脖子,這才給兩方有了喘息的機會。
梁燁似乎是被打了一棍子,嘴角滲血,額頭的汗一滴一滴落在穿著的淺色外衣上。
即便如此,依舊忍痛挺直著腰板子。
為首的家丁是一直跟在百裡玨身邊的管家,如今一副小人嘴臉,昂著頭,眼朝天,鼻孔外露,口出狂言:“原以為是個不學無術的小少爺,誰知道手腳還不乾淨呢!”
百裡豐將百裡芸護在身後,怒目而視:“我隻是來拿回父親贈我的物件!你們不要血口噴人!”
“這判書可是說了,給白銀500兩,就兩不相欠,這俗話說的好,不請自拿便是偷!”
百裡芸本想上前理論,可見百裡豐攔在自己的身前,突然想看看自己的弟弟成長的如何,便默不作聲的站在百裡豐身側,見他振振有詞。
“既按你說的,那百裡玨難道就是名正言順?他這家主之位不照樣是偷來的!”
這管家從懷裡拿出這次的判書,攤開到圍觀群眾麵前,言之鑿鑿:“大家夥可要評評理,這判書上寫的清清楚楚,分明就是你們遺囑造假,不忠不孝!”
“如今還反咬一口說我們家主欺負人,豈有此理!”
麵對管家的頤指氣使,要依著以前,百裡豐絕對躲在百裡芸身後,又或者早就溜了去搬救兵。
雖然現在還是有點底氣不足,垂落在身旁的雙手緊緊握拳,可不容質疑的眼神彰顯著幼虎的反抗:“百姓們不懂大闔律例也就罷了,他身為縣令,歪曲事實,枉法裁判,你們竟然將此等判書奉為圭臬,實屬可笑!”
“大闔律例明確寫明,凡身逝者,當以嫡子為第一繼承人!沒有遺囑,便應以大闔律例為準!”
百裡豐跟著程晚大半年,雖然對大闔律例具體條款不甚熟悉,但也算是每日耳濡目染,還是能說個一二。
這一說,便得到了圍觀百姓中的讀書人的附和:“如此判法,真是枉為縣令!”
不過隨即便被管家的一個眼神警告,偃旗息鼓。
既然要在楓城生存,便不能得罪百裡家。不論家主是誰。
百裡豐冷哼一聲:“你算個什麼東西!百裡玨身邊的狗罷了,有本事讓他出來!”
“區區小事,何須驚動家主!”
“既然諸位不聽勸,那就彆怪棍棒無眼!”這管家不顧被擒住的人的死活,直接示意剩下的人一起上。
圍觀的百姓每日吃瓜,也對百裡府的事情了如指掌,但如今這個情形,也不敢多說一句閒話,生怕被殃及。
眼見動手之際,程晚大步一邁:“等等!”
還真不是她不願早點出言相助,隻是狡兔三窟,總得有個準備。
而對於煽風點火這種事情,程晚早已經驗十足:“這楓城還真是給你們家主百裡玨拿捏了!”
“連縣令都要看你們的眼色行事!”
“不然這種判書寫出來,可真是打了天子的臉麵。”
“要說這楓城隻有這麼一個草包縣令也就罷了,你們甚至連府尹都不放在眼中!”
“根據大闔律例治安司律,當街打人致傷者,由府尹衙門依律處以十日的拘役,罰沒款百兩。”
緊接著,程晚故作驚訝:“馬上都要坐牢了,大家主還不出麵嗎?難道正在拿銀子疏通關係?”
“不過府尹可不會被收買,畢竟也算是大理寺卿的弟子,這點氣節還是在的。”
程晚繼續輸出:“這做人當以府尹為榜樣。”
“尤其是讀書人。”
“總不能指望著滿身銅臭,滿手鮮血,連大闔律例都讀不明白的人賞飯吃吧。”
“那讀書人何談以氣節立身?”
圍觀的百姓中不乏讀書人,雖然這些人的家境都是經過挑選的,但越是吃飽穿暖之人,對精神上的追求便也更甚。
這些讀書人心中反抗的種子經過程晚的澆灌,應該在不久的將來破土而出。
這管家哪管程晚的言論,隻想解決他們這些麻煩的人,對著身旁的家丁使了眼色,舉起棍子的那一刻又被出聲製止。
這次是百裡玨。
“程訟師好一番慷慨陳詞,不知當年程將軍叛國之時,有沒有想過武將氣節?”
“父親清名,百姓自是看在眼中。我自會向天下證明,程家忠義兩全!不勞您費心。”
“既如此,我百裡家的家事,也不勞程大訟師費心。”
“二叔,您此言差矣。”百裡豐往前一步,接過話頭:“程訟師是我全權委托的,我們是一體的。”
百裡豐眼神略帶挑釁的看著百裡玨:“二叔,您如今都掌家了,我不過是拿一件父親贈我的禮物,您也要推三阻四,不至於小氣至此吧。”
倘若百裡豐不知道百裡玨做的那些事情,也許還對他恭敬有加,但既然知道了,便不可能還抱有一絲的敬畏。
百裡玨自是不會和他計較,不過是區區一個小玩意,給了便給了。
但程晚的那番話,卻時時在他心中縈繞,他本是察覺到程晚查到了什麼。
可如今她這番言論,又像是虛張聲勢。
左右為難之下,差人去請了光明訟師事務所的馮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