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童話”:這裡的“童話”指代著世間一切圓滿美好的事物,象征著一切無厘頭的happy ending。亂也不相信童話,是她堅信世界殘酷的表現,再次強化了她“與生命相互厭惡”的人物形象。
⑤“暗夜與恒星”:顯而易見,它們分彆指代著兩類人,代表著平庸與耀眼。且“暗夜”永遠為“暗夜”,是“恒星”照不亮的存在,即亂也是無法救贖的暗夜。
番外中,光來遇到徹也那段,我本想寫徹也抱著花走向城市公墓的方向,但這樣寫“亂也已死亡”的暗示過於明顯,偏離了我想要寫成開放式結局的本意,遂改變寫法。
番外中所有不合理的部分,比如最後亂也在風雪中懷抱的花束上的水珠沒有凝結,比如亂也仍是十八歲的模樣,都是為了混淆“夢境”與“現實”。我想讓這個番外有一種似真非真的樣子,像藤本樹的《再見繪梨》分不清戲裡戲外一樣,分不清夢中夢外。
總之,亂也是否還存在於世界上,是一個未知。我在故事最後戛然而止,讓雙手離開鍵盤,將選擇權交給亂也自己,在最後給她一個主宰自己人生的機會。
我是個不相信奇跡的人,所以比起救贖,我更喜歡寫“救而未贖”,讓一切按照早已既定的軌跡來過,讓一切按照奇跡所不存在的樣子走下去。
身邊有人說我的文風像馬爾克斯。確實是有點,那種冷靜的敘述口吻,意象和反諷的使用,確實是相似的。當然,我隻是不及馬爾克斯億分之一的普通高中生。我會吸收和借鑒,但我從未刻意模仿過任何文豪作家的文風,僅僅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書寫一個個故事。
高三很忙,卻又沒有那麼的忙。離高考不足130天,知識裡有漏洞還是漏洞裡有知識,都不再重要。
隻要我還活在2.5次元,所有開啟的坑都會填完。我從未放棄過任何已經發布的文,哪怕是已經三年沒有動過的最初的《冥之渢》,我真的隻是寫文慢,真的。
祝看到這裡的各位(真的有人看我廢話到這嗎)新年快樂,諸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