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或有意或無意地看到這個世界最危難的地方,最險惡的人性。
她看到有人生活不如意而痛罵這個世界,於是她竟然也隨著罵上幾句……
她將昵稱“願”改成了“怨”。
她幾乎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
直到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樣上線查看社區,卻在意料之外看到了來自梔子的消息。
“真的很抱歉消失了這麼久,我這段時間為了備考戒掉了網絡,現在成功上岸了,正在和家人一起旅行。很久沒有外出,行走在這廣闊天地間,我愈發感到自己之於世界的渺小。”
“微茫平凡如我,我本以為不會有人在意我的消失。但上線後卻收到這麼多你的消息,我才知道原來你一直在,謝謝你記得我,謝謝你等了我這麼久。”
她看著,淚水盈滿了眼眶。
她看到梔子在社區中發布了外出旅行的相片。那外麵的萬般景色太美,美到不真實,好像已經離她太遙遠了。
梔子配了一句文案:
“百合花會枯萎,但生活之花不會。”
她看著,為曾經自以為是的揣測愧疚萬般。原來,有些人消失在網絡世界,並不一定就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她恍然間發覺,自己好像在網絡上傾注了太多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她曾無數次歡笑和悲傷隻為社區中不相識的人和事,就連她自以為熟識的梔子,在現實中於她也不過是個陌生人。
是她把這裡看的太重了,卻不曾想網絡或許隻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隅。
沉迷網絡太久,現實中有太多被她忽視的人和事。
她放下手裡的手機,仰頭迎向窗外那一縷春日暖陽,望見枝頭綻開了一簇山桃花。
這是生活之花。
她看見這個疫情過後的美好世界,不再隻是網絡社區。
無數被壓抑了太久的回憶挾著情緒翻湧上來,那是春花秋葉、夏日冬雪,是下班路上偶遇的流浪貓,是便利店收銀員隨口一句新年快樂,是閒暇時與朋友喝上一杯咖啡訴苦談心,是深夜父母做好飯亮著燈等她回家。
那是她的生活啊,而她都快要將它忘卻。
她最後一次上線,將昵稱改回了“願”,願你我,歲歲好景,諸事順意。
她辭去了不適合她的工作,跑去見了好久沒聯係的朋友,陪著父母去了一直想去的海灘。
此後,她昵稱後常在的“在線”兩個綠色的字變為了三個灰色的字“不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