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酒舍 ……(1 / 2)

彩霞半邊天 延陵居士 2540 字 10個月前

大街之上,青石板鋪就的路麵有些坑坑窪窪,來往的行人卻是不少,街道兩旁叫賣的小販此起彼伏,酒樓、小倌館、客棧人也進進出出,王彩霞一行人走在道路中央,她被周汐塵和李一等人夾在中間,各人都穿著便服,到是不太引人注目。

這樣的一行人,身上背刀挎劍,自然是沒有人願意招惹,身旁經過的百姓都遠遠繞了開去。

周汐塵和一眾家丁,逛街的興致很高,不時的東瞧西望,心裡還盤算著,回去時一定要給相好的扯兩塊花布,或給家中小子帶回幾個小玩藝。

文昌縣與遼州城相比,那兒就是窮鄉僻壤了,不時有衣著華麗的男子,前呼後擁,扯高氣揚的出入酒樓、小倌館,揮金如土,陰暗的街角卻蹲著衣著破爛,麵有菜色,神情麻木的流民。

兩相輝映,王彩霞腦中一閃而過:土地兼並,貧富懸殊嚴重。

地裡無產出,農漢們大都拋地離家,逃荒去了,他們的田地便為官吏和大商賈所占有,造成的後果就是產生了大量的無地流民。

而貧富懸殊,商業的過度繁榮,也帶動了社會風氣的極速惡化,整個月國,都從服飾、屋舍、器用、婚娶喪葬等極度奢侈開來,官員和巨富豪們暴富後,大都競相攀比奢侈,不願積德行善。

繁華的長平街街角,不知何時開了一家酒肆,分為上下兩層,和彆家也無兩樣,長桌長凳,那是專供販夫走卒息個腳,喝口涼茶的所在,而二樓卻是另一番模樣,雖不極度奢華,也絕非簡陋,所有擺設桌椅頗有些精致,是專為那些自命風雅的文人墨客所設的。

酒肆正門上有一塊牌匾,上書“墨閣”二字,卻是墨書恒按照王彩霞的要求在遼州城中開設的,從古到今,酒肆茶坊本就是文人雅士常於流連之所。不管是在這裡打探消息,還是散步流言,無疑都要便捷許多,這正是王彩霞的目的之一。

墨書恒早得到王彩霞的書信,等王彩霞帶著周汐塵和李一在廂閣中坐下後,他便前來拜見,“主人。”

“書恒,彆來無恙啊,這麼一打扮,仿佛是個富貴財主了,來,坐下說話。嗬嗬。”王彩霞笑道,招手讓他坐下。

至從墨書恒作了王家暗隊隊長後,四處奔波,收集彙總消息,在遼州城開了這家“墨閣”作為傳遞消息的中轉點。平時與王彩霞多有書信往來。

周汐塵和李一與墨書恒同為隊長,相互熟識,跟在王彩霞身邊,也知曉了她的脾氣,並不拘禮,三人乾了幾杯酒,話也就多了起來。王彩霞瞧著有趣,自斟自飲,聽著他們的閒話。麵前的四盤四碟,都是按照她的喜好點的,到也合她的味口。

這二樓的廂閣不過是用簡單地屏風隔斷起來的,相鄰甚至相近廂閣中的談話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王彩霞也不出聲,三名男子俱是小聲的交談,她覺得這個酒肆真是開對了。

剛出正月,酒肆中的客人並不太多,二樓顯得很是空落,隔壁廂閣中人許是多喝了幾杯,談笑聲音也漸漸大了,不斷的傳到她的耳中。李一他們也是聽得清楚。

讀書人大多是有功名在身,店裡的夥計們也不敢多話,早早的躲了遠遠的。

“李兄,聽說你不日將嫁於富商之女柳氏,聽說那柳氏容貌秀麗,隻是脾氣有些刁鑽,也就李兄能夠容忍,嗬嗬。”

“張兄,小弟也是無法,男子總是要成家立業的。”

。。。。。。

很多驚歎的聲音此起彼伏,幾個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這賊老天,一直不下雨,我家雇農又跑了多人,我爹光收田,不產糧,也不知這日子什麼時候才到頭。。。。。。”

“去操那個心乾嘛,來,來,吃酒,吃酒。。。。。。”

“聽說‘豔陽天’三日後有特彆節日,到時咱們也都去捧個場,助個興,哈哈。。。。。”

“聽說蕭琴的琴音可是一絕,北地的女子為他如癡如醉,哼,不就長的一副小倌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