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縣收成頗好的消息是從商客口中傳來傳去,傳到了張知府大人耳中,當得知安慶縣區區一個窮鄉荒蕪之地,竟然可以自給自足,張知府等人驚的目瞪口呆。
張知府盤算著,明日的時候,便派遣自已的心腹,到安慶縣走一趟。如果這消息是真的,自已以後不但可以省了每年撥給的安慶縣的糧草,而且以後每年還可以從安慶縣王彩霞那得到可觀的上供。
心情愉快之下。張知府大人不由哼起了小曲來。
遼州城,知府府邸。
“好,好,王知縣果然是朝庭的棟梁之材。”
看著手中厚厚的一疊禮單,張知府舒服地靠在軟墊的太師椅上,滿意地對王彩霞稱讚道。
此時眾人正坐在知府府邸的後花園中,這後花園占地頗廣,一花一木,假山水謝,獨俱匠心,頗有些南方柳條青黃的韻味,長廊角處有一株春梅正開的朵朵,院子裡彌漫著清幽的沁香。
“沒想到,安慶縣發展得如此之好。。。。。。”張知府不由歎道,方才眾人聽了王彩霞的簡略彙報後,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張知府若有所思,他對王彩霞笑道:“王知縣,你說的水壓式洋井設備真有這麼好麼,如果真是那樣,我也有些旱地,你看?”
王彩霞忙起身恭敬道:“大人,何必如些客氣,區區洋井,能入得大人的眼,也是小人的榮興。我回頭吩咐一聲,就會將大人需要的設備等物送來,不知大人需要多少?”
張知府聽的心裡舒坦,“王知縣有心了,具體數量,我讓管家核計一下。”
。。。。。。
張知府日子過得很是清閒,上任幾年以來,所管轄的州鎮和周圍雖然依舊大旱,卻也沒出什麼大亂子,黃河以北有亂賊作亂,就連遼州西部邊鎮也是不安穩,可也隻是小打小鬨,不足為俱,相比他的遼州城可以說是興旺繁榮了許多,下屬縣鎮的知縣們,上貢的禮單多已備齊送到,他再取出一部分送於京都吏部張大人——他的族兄,今年他的知府考核即會得個“卓異”的上評問題不大。要問他,這天下什麼買賣最掙錢,做官,做官才是一本萬利的大買賣,他心中樂吱吱的盤算著。
王彩霞從知府府邸出來,招呼等候在門房的周汐塵和李一等人,延著遼州城大街溜達起來。
夕陽西斜,空氣散開了吃食的香氣,寥寥凡幾的行人,都是低了頭,行色匆匆的樣子,讓遼州城多了一種荒涼的冷漠感。
巷口一旁有一書攤,書攤裡側坐著一個瘦弱男子,年紀約四十歲上下,麵色饑黃,衣衫皺折,袖管多處破損,頭帶汗巾,做書生打扮,就著漸漸暗淡的光亮,沉靜在一卷書冊中,根本不理會,書攤是否有人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