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船隊行至曹軍前沿陣地,……(2 / 2)

於是他伸出手拉起呂蒙:“子明,掛上孤的軍旗,孤要到曹軍大營門口巡視一趟。“

呂蒙略一遲疑,就明白了對方的用意。他微微一笑:“謹遵成命!“

當下,中路艦隊由左翼護送,耀武揚威一般在曹軍大營不遠處魚貫而行。守營的兵將已知道前鋒營潰敗,就沒有出擊迎敵,隻是點亮了更多火把,不願示弱而已。

那一晚,日後的魏武帝曹操瞭望江東水師,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

旗艦上,孫權和呂蒙麵對遠去的曹營,並肩而立。與當年赤壁不同,這一次他不僅僅是狂喜和釋然。想到隨勝利而來的種種後事,期待和憂慮交雜,讓他精疲力儘。

他扛得住曹操,但隻有固守是遠遠不夠的。

呂蒙大概也覺察出來了對方的異常。他隻是任由年輕的君主握著自己的手,站在他身邊一動不動。

滿江紅霞,給兩個剪影作背景。

*

當晚並沒有飲宴作樂,各營都在清點折損。左翼軍不幸折了偏將軍董襲,孫權連夜修書給顧雍,讓他作諡文,追功加爵。

呂蒙在另外一張案上埋頭閱讀軍機。這次孫權來的匆忙,沒有準備行帳。呂蒙的行帳是最大的,所以隻好把他請進副都督的居所。幾日下來,兩人各自在燈下忙碌,相處得融洽,就忘了要給吳候另安排居所。

孫權站起來,隨手把一張錦折丟在了呂蒙案上:“子明,看看孤給曹賊的回信如何。“

呂蒙展開錦折,上麵隻有一列龍飛鳳舞的大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兩句: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呂蒙微笑:“好。“

“如何好?”孫權有意追問。

呂蒙思忖片刻,回答:“主公勸曹賊退兵,想在戰情和氣勢上都壓到他,言辭甚為達意。這正是我將士之福:上兵伐謀,本是用兵的目的,也正可以多給江東子民們留些兒郎休養生息。“

孫權沒有料到他會引出這樣一番道理來,正色道:“若是曹賊知難而退,當然是最好。一將成名萬骨枯,子明有這等胸懷,孤很欣慰。“

他重新坐下來,假作潤筆,卻看看帳外沒有就近的侍從,沉默半晌,最後自失的一笑,低聲道:“戰場非兒戲,今天是孤冒失了,給你添了麻煩…“

他料想呂蒙會忙不迭的承認今日自己也有犯上之過。但出乎他意料之外,此人居然不置可否的抿嘴一笑。

呂蒙也許是無心。但若是說謀略,孫權意識到自己的些許惱怒,也被這一笑化去了乾戈。

他早該知道,從十年前征黃祖起,他就拿這個粗人沒辦法。

呂蒙避開與孫權對視,推開了案上各式堆積的竹簡。

萬籟俱寂之中,他的聲音如泓潭之水一般沉厚:“屬下鬥膽,試問往日廟堂之上日理萬機的主公,和今日在我船上隨性所致的‘都尉’,哪一個是?“

孫權心裡吃驚,但旋即笑起來:“孤也問,如今悲天憐人的子明,和當年定要血洗荊州的子明,到底哪一個是?“

呂蒙抬起眼簾,看著孫權,答道:“都是。“

孫權想不到這個三十六歲的男人竟有這樣一雙溫柔到驚心動魄的眼睛。

他心裡一顫,臉上卻波瀾不驚的笑起來:“都是。孤與子明,都是身不由己啊。此戰勝了也罷,若是敗了,孤想做富家翁而不得呢。“他慢慢歪倒身體,就這麼躺在了案前的席上,眼睛盯著帳頂。“如若能跟著子明乘風破浪,四處遨遊,倒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語氣雖悠然,但這樣的直白和深情令呂蒙無言以對。除了肝腦塗地在所不惜之外,他自然知道他在要求什麼其它的東西。但呂蒙不敢直言。

後世人評述孫權“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可是看著眼前這個悵惘而無奈的凡人,平生第一次,呂蒙撒了謊。

“不難。待到天下平定之日,子明與主公便揚帆出海,可好?“

孫權閉上眼睛,嘴角揚出一絲笑意:“好。不難。“

*

三年之後,曹操再攻濡須口,孫權以呂蒙為督,據前所立塢,修置強弩萬張於其上,以拒曹操。曹操知難而退。唐人孫元晏有詩句“莫言有個濡須塢,幾度曹公失誌回”,以記濡須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