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完(2 / 2)

孫權呆了半晌,突然一把抓住董奉的衣領。後者一哆嗦,死死閉上眼睛。

孫權的手抓得指骨青白,許久才慢慢鬆開。他一推董奉,沉聲道:“你去吧。”

董奉恭恭敬敬的深作一揖,躬身退了出去。內殿的侍兒隻見吳侯無望的向壁上鑿孔瞟一眼,然後轉身靠在牆上,慢慢癱坐下來,把頭埋在兩臂間無聲的大慟起來。

呂蒙以往思量周瑜,隻有最後一件事想不通。巴丘那一晚的飲宴,周瑜解劍相贈的情形宛若昨夜。日後他悟到周瑜已經知道大限將至,卻不知他為何還要與眾將士舞劍作歌,談笑風生。周瑜在慶祝什麼?又在祭祀什麼?

待到臨彆南郡,他身體雖燈枯油儘,心底卻如明鏡一般,才突然明白周瑜的心思。荊州不是他一人奪得,而是陸遜,甘寧淩統等和數萬將士的成果。周瑜走的時候,情知從此西征無望,刀兵漸消;他這次走,卻是眼看黑雲壓城而自己力不從心。無論如何,十年相隔兩種情形,卻都是鬥誌不能奪,軍心不可動。

臨走時,冬日的江邊蘆花瑟瑟,晨風刺骨。但南郡甕城內戰旗獵獵,號角連聲,將士們神采奕奕,全不見畏懼萎頓之相。他騎在馬上,俯身握著陸遜的手,笑道:“這一去,全倚仗伯言了。”陸遜仰頭,從呂蒙身後射來的陽光逼得他閉上雙眼,於是細眉長目間關住了千言萬語。他再睜眼時,呂蒙不由奇怪,自己為何從未發現這位人稱“小周郎”的陸伯言,竟真的與周都督神似。

更何況,他看到了孫權。建安城內吳候殿外,孫權率百官盛裝出迎。在前呼後擁的人群中,吳候一開始在快走,繼而疾走,最後幾乎是奔跑起來,甩開身後的各部隨從,早就迎上一把抓住他的坐騎轡頭。呂蒙沒有立即下馬,隻是低頭看著歡天喜地的吳候良久,隻是想多看看他如此開心的模樣。

在場諸人腹誹他端大與否,他渾然不在意。

待到他俯身屈膝叩拜,孫權兩手一托他的臂膀。

“子明…”

呂蒙微微睜開眼睛,燈影搖曳,身邊似乎有人俯身下來。隨即一雙手覆到自己手上,於是他不必凝神,就知道那是孫權。

“子明,你在想什麼?”

孫權沒有期待什麼答案。如果有,他猜也是金戈鐵馬入夢。但呂蒙回過神來,回答:“想主公,和周都督。”

短短幾個字在孫權眼中激起的萬丈波瀾,呂蒙並沒有注意到。他隻是輕聲解釋:“周都督看得長遠…末將無能,隻找到一人後繼,提攜不過兩年。伯言在自己人前性耿直,少委婉…請主公善待。”

孫權口唇一動,想說什麼,但最後隻是低聲道:“孤記下了。”

“主公不必氣餒。”呂蒙握緊了對方的手,隻依稀感覺到當年騎射的硬繭還在。“主公春秋鼎盛,曹劉兩家主上時日無多,不過幾年,仍可圖九五之尊…”

孫權的手突然輕輕壓上他的嘴唇。“不要。”

對於疼痛和疲憊的無可奈何讓呂蒙眉頭一緊。

三十八歲的君主驀然伏在呂蒙胸前,低聲哽咽如同囈語:“我不要什麼荊州,什麼九五之尊。我隻要你留在我身邊…我後悔,悔不該讓你離開建業…”

呂蒙隻覺得身前已經沾濕了一片,滴滴灼熱難耐,那淚水竟像要穿胸而過。

“我曾怨老天待我涼薄,宏圖大業如夢,都是無病呻吟罷了…不想…不想他竟待我如斯!”孫權抓緊了呂蒙的衣襟,臉深深的埋在兩人手間,肩膀劇烈的抖動著。

“生死由命。”呂蒙用手撫摸著對方的頭發,勉強一笑,“呂蒙能遇到你,誌有所托,心…有所依,也算不枉這一生。”

半晌,孫權側過頭,把耳朵貼在他胸膛上,顫聲問:“子明,叫我聲仲謀好麼?“

“仲謀…“

“我對子明之念,說來可笑。“孫權幾乎是□□著,聲音低不可聞。“我想,這麼個彆扭的人,真是難辦…過幾年我調他入都護司,就能時刻陪在我身邊了。”他自失的微微一笑,“不想你越走越遠,越飛越高。我依仗你之餘,竟再也抓不住你了…如此,就儘情的飛吧…”

“哪知道,風雨無情,世事難料…”孫權聽著對方的心跳,閉上了眼睛。

他慢慢停止了抽泣,依然伏在對方胸前,抽了抽鼻子,幽幽問到:“子明可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否?”

呂蒙沒說話,手慢慢滑過他的頭發,落到後頸。

寂靜的內殿深處,孫權象在夢囈:“那時,我看到你一直在緊盯著我,自問:這個人怎麼…好生奇怪。難道我臉上有朵花麼?”

呂蒙微微一笑,抬眼看看內殿的穹頂。孫權若是能看到他的雙眼,那裡光彩已如往日般閃亮:“那時我在想,少將軍快看我一眼啊。你若不看,我就沒指望還債了…”

“你欠我,你果然欠我的!”孫權笑起來,眼淚卻再次奔湧而出。他突然緊緊抱住呂蒙,嗚咽道:“子明…子明,你叫我怎麼辦?!”

天昏地暗中,呂蒙隻能把臉頰貼近對方的額頭,輕聲道:“…彆怕。“

*

建安二十五年,呂蒙病卒於吳候內殿。

白衣渡江,祭了諸葛亮的隆中對,也祭了魯肅的榻上策。從此蜀漢與荊州無緣,孫吳也再沒有擴展任何疆土。

黃龍元年(魏太和三年,蜀漢建興七年)四月丙申,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

二十二年後,赤烏五年,孫權廢除太子孫和,賜死孫霸,逼死陸遜,又立幼子孫亮孫子明為太子。吳國經此事件,非但皇室遭刑,而且舉國分歧,埋下內部鬥爭的禍根,逐漸開始衰敗。神鳳元年四月,孫權駕崩,年七十一。太康元年,東吳亡,三國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