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浮拜完菩薩,走出大殿便開始尋找衣南錦,他就在東邊的樹下等著,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的什麼地方。
宋浮快走到他跟前了,衣南錦才覺悟地抬起頭,笑著問:“拜了這麼久?是不是很累?”
宋浮提著那隻小籃子,笑眯眯地說:“不算多累,但是一直下拜,磕頭,早就頭暈目眩了。”
衣南錦道:“去坐下歇歇吧,我看見那邊有塊石台,挺安靜的。”
宋浮跟著他出了寺門,沿著小路往上走了不遠,再繞著樹木向下轉了半圈,果然有塊乾淨的石台在哪兒,前臨著綠水般的山穀。
宋浮和衣南錦分在兩邊坐下,宋浮從小竹籃子裡拿出一包點心和一筒水,放在石台中間。
衣南錦把水筒先遞給宋浮,自己拿起一塊點心道:“我剛才在寺裡的白壁上,看到了李朗題的詩,時間是去年的四月十六。”
宋浮想了想道:“哎,我和宋溪去年也是十六來的,沒有見到李大人。如果縣丞大人到鐘福寺來,應該會帶著儀仗,屏退閒人吧?”
衣南錦道:“那首題詩雖然沒有署名,筆跡確實是李朗的,他寫的‘木’字很特彆。當時李朗可能是私服出遊,故意避開人們的注意。蓮子,你還記不記得,去年四月十六那天,有沒有在鐘福寺裡見過穿粉衣的姑娘?”
宋浮自語:“穿粉衣的姑娘?”
衣南錦道:“李朗在題詩裡讚頌一名‘粉裳若櫻’的美麗女子,應該是在鐘福寺裡偶遇的。”
宋浮道:“那天徐椿齊和他的朋友們最出風頭,走到哪裡都能看見他們,我隻有這點印象深刻。不過和徐椿齊一起來的那些女妓打扮得非常豔麗,很引人注意。”
衣南錦低聲道:“女妓嗎?”
宋浮問:“阿舅在想什麼?”
衣南錦道:“突然有點為李朗擔心,雖然他已經不需要了。”
那片石台附近有棵漂亮的櫻花樹,宋浮休息後去摘了很多花瓣裝在籃子裡。
衣南錦問:“花瓣可以做什麼?”
宋浮道:“可以做小池洗浴的點綴,可以和麥粉一起做酥炸的點心,也可以浸出香汁做香膏。”
衣南錦再問:“你喜歡用它做什麼?”
宋浮高興地笑笑:“做點心。”
衣南錦故意問:“如果我幫忙拿這個籃子,也能吃一點吧。”
宋浮點點頭,“自然,自然。”
下山的路上,衣南錦問:“蓮子,走了這麼久,腳痛嗎?”
宋浮想起上次換了他的鞋穿,應該是因此他才會問的,除了爹娘和宋溪,還沒有彆人和她這麼親近。宋浮一邊覺得珍惜,想起衣南錦查案的期限已經剩下不多,突然有些失落。
下午回到浴房後,衣南錦換過衣裳去了城裡,到了三春房附近,看見有兩個差役在那邊貼告示,三春房的酒保著急地站在旁邊問東問西。
衣南錦過去看看告示,上麵說今春乾旱,不利民生,茲令本縣妓房停業一旬,以敬天象。
差役貼完告示就走了,三春房的酒保記得衣南錦上次來過,忍不住向他訴苦道:“宋大爺你看,這不是莫名其妙嗎?前幾天剛下過雨不是,春日乾旱難道是妓房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