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曉天幕會言國稷相關後,漢帝劉啟(劉徹他爹)恨不能衝到石渠中,把關於周史的《大雅》類書冊扔進天幕懷裡:彆說了,給朕換你同學!
他漢家曆代受匈奴之辱,為洗漢家舉國之恥,自高皇以起,曆代勵精圖治,如今仍難與匈奴一戰!
為安內,他削七國,行經濟之法,恨不能攢錢萬萬計,以備征討匈奴。
因此見到天幕竟有與農法相關時,他實在壓不住心緒湧動,將頭伸進天幕,聽個仔細。
可惜天幕不受他天子意誌影響,反而傳出雄厚的黃鐘大呂之樂,接著天幕出現幾排字:
【代商承接天命後,並不代表天下太平,西周起家時總人口約十萬,放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如水滴入大海,直接掌控天下,更無論有效治理。
再加上除周盟友諸侯國外,周圍更多的是各方國對周虎視眈眈,隨時上演戰爭,周該如何治理新天下?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有個好習慣,遇事不決,回頭扒扒祖先平生,或許就能找到一條出路。
周同樣如此,在商‘親貴和一’的政策上添加補丁升級,變成分封天下,除了姬氏宗親,有功之臣、先古聖王後裔,都有幸分國】
天幕突然出現一張圖像,像稚兒畫出的小圖像,幾個小娃娃乖巧地並列坐好,上書:排排坐,吃果果。
眾朝代人雖不知其它意,但從大人分發果子給小娃娃的動作,瞬間意會,頓時臉一黑,如此聖製竟被後人戲謔,實在...不當人子!
他們的不滿傳不到天幕上,天幕仍在繼續講述:
【得到封地的人稱為‘候’,後再將國封手下隨臣,叫作‘卿大夫’,層層封賞之下,組成了一個嚴密的社會結構,而封國之後,要怎麼來維持周天子的地位呢?】
天幕上出現一塊七彩斑斕,寫滿秦、宋、梁楚等的地圖,讓先前接令複畫地圖的侍從眼前一亮,抓起早已準備好的筆墨,瞪大雙眼仰頭將輿圖記在心底,全力在布帛上描畫起來。
察覺到天幕說給誰人聽後,荀子也不再執著於不應與庶民聽,反而對周天子行為加以讚賞:“兼製天下,立七十一,姬獨居五十三國,才使天安清和”
可如今大爭之世,僅存殺伐,全無禮儀,何已安民?
嬴駟指著天幕上標紅的秦,拉張儀,笑得意氣風發:“相國,你看,那是秦之天下,你我君臣還須同心,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
趙匡胤眯起眼將天幕寫的地圖,與自己手中地圖相比,心底起了淡淡的疑惑,後世人如何推算得如此詳細?
可惜他的疑問沒變為彈幕,天空少年繼續著自己的解說:【除商後,要如何治理天下,周朝內部進行了‘殷鑒思想’,對夏商兩代進行反思。
從曆朝賢名的先王治世思想中吸取智慧,蘊運出自己的核心思想和製度,其中之一便是禮樂製度!】
天幕地圖消散,出現一長須老者肖像,身旁用黑體字的簡曆:
姓名:周旦,姫姓,名旦
民族:華夏族,周朝人
彆名:周公旦、周文公;
獲得成就:元聖】
周公!
所有朝代舉國震驚隨之沸騰,是周公!周聖人的樣子!
孔夫子撚胡須的手都在抖,高興得流淚,他所建儒家學說起源自周公,除天下大同外,平生所願不過是與周公夢中一會,隻他運不濟,已許久未見周公,未曾想今竟見到鮮活如真人一般的周公。
吾幸也,吾幸也!
相比他人言之於表的崇敬之情,秦始皇在真實畫像出現那刹那,起身昂首而立,眼眸迎天落到‘元聖’二字上,雖知秦天命之符未至萬世,但他自信,朕所屬成就,定是萬世第一!!
朕一統九州‘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豈會在屈人之下?
如今得神跡相助,秦,定能萬世!
雄心壯誌再次掀起的始皇,按下複雜難言的情緒,臉部重新歸於平靜,餘光掃過身後激動失禮的儒家博士,下令道:“令畫師複畫,賜儒家!”
原本落淚的叔孫通‘砰’的下跪,控製著顫抖的身軀,俯下深深叩拜:“謝陛下賜”
聽到聖令的各家博士卻是心底發酸,眼色灼灼地望向天幕:快將我等學說聖賢交出來!!!
發出想要的怒吼聲:我要看我祖師爺!!
【為了天下歸心,周公將祭祀演變為禮,升級成2.0版本,融合進昭穆製中,跟禮樂一起定社稷。
商時隻有商王是上帝之子,而到了周朝,周天子為上帝嫡長子,天命由嫡長子繼承應,而其他諸侯則拱衛周天子。
為了表尊卑關係,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在昭穆製中為‘大宗’,世代不變,其他諸侯為小宗,五世之後若無功業,則遷出宗係淪為庶人。
嫡庶之彆延綿後世幾千年,保證家國社稷有序繼承,有禮可依,安四方秩序,維持天下穩定。】
而先前見到周公有多瘋狂的人,現在則有多無奈天幕:天幕,這些可不用講的,真的!
你講講其他好不好?求你了!
若可選擇,某些皇帝甚至不願天幕出來,本就因天命維持著的皇位經此一擊,更是搖搖欲墜。
上天,你要絕朕乎?
演講的季路安不知自己隨意做的PPT被人投放萬界,仍在不疾不徐地解說:【而對宗法製不認同的人,則排於中原文化之外,為蠻人,不通文化,不知禮數。
在宗法的大框架下,用禮來填充秩序,從細節來區分等級上的尊卑之分。
上至天子,下至士人,都要遵守宗法,遵守每個階層的職責及行為規範,若有違背,便是僭越,天下人共唾之。
簡而言之就是將以往平扁鬆散的方國聯盟,變得彼此之間更為緊密立體。】
對氣候極有興趣的劉徹,手隨意地搭在膝上,擰眉想了想,讓人召畫師進宮,又抬眸繼續觀天。
既然天幕不可控,何順勢而為?
【如天子與諸侯之間,卿大夫與庶人間的等級,無論是生活還是出行,處處都有細致劃分,以至於後代觀衣看佩,便知對方身份,該行何禮。
在周時,天子看歌舞有‘八佾’,指八列六十四人跳舞,諸侯有‘六佾’可賞,卿人可觀‘四佾’,士人隻有‘二佾’可觀。
再如用飯的簋,天子食用九鼎,君候七鼎,大夫五鼎,平民無鼎,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顯出了階級之分!
如同分封建國,層層分之,建起共同的利益體,又階級分明。
不過全民按同等飲食來算,平民壽數定會超過貴族。
他們吃不上青銅簋,但誰讓青銅器有毒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