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諡號對臣的誘惑!
再加上唐皇又仿漢宣帝設淩煙閣,列二十四功臣像,親作禦讚,為天下表臣功績,更勵臣之誌】
唐太宗!!
是誰!
天幕說的唐是他們‘唐’嗎?
將漢文帝為目標的李世民,胸腔猛地跳動起來,是他那個後代如此有魄力,竟得‘太宗’諡號,難道是承乾?
唐太宗和二十四功臣究竟是誰?
許是唐太宗和二十四功臣稱號太過吸引唐時眾人,竟然將這句問話形成彈幕,發到季路安跟前:二十四功臣是誰?
他一心投入數理化,語文曆史常年在及格邊緣遊走,怎麼會知道二十四功臣是誰?
不過...唐太宗他倒知道,於是在講解時也解釋一番:【唐太宗李世民啊,‘耀耀聖君’,一生都在發光的男人,誰不知?
周朝經過周天子六代經營,確保傳承共主的秩序,讓天命、禮樂製度等深入人心,天下諸侯在就國時,才會依次沿用周氏製度,用周公總結並創造出的文明應對四周夷狄】
‘轟’天幕的聲音已經遠去,巨大的消息砸向驚愕的唐初君臣,繼而湧出激昂的亢奮:
耀耀聖君,聖君!
登基不過三載的李世民,被唐太宗李世民六字衝擊得頭暈目眩,怔愣地捂住胸口自問:後來的我做到何等偉業,才能被後世人稱為‘耀耀聖君’?
耀,照也,他竟如此光彩奪目嗎?
現在的他提前得知未來的成就,他還能否做到耀耀聖君嗎?
能!!
甚至能做的更好!既然他已知天命,那麼,未來的盛業定會被他推得更高!
方不負天命殷殷之意!
從震撼中緩過神的李世民看向群臣,見諸臣仔細整理衣冠,起身向他鄭重下拜:“賀陛下得天命幸佑!再興盛世!創華夏榮光!”
麵對群臣敬拜,李世民回位正襟危坐,神色莊重:“興盛世,何等坎坷艱難,然,既承天命,小子不敢推辭,當擔天下所望,後世之敬,興華夏,創太平盛世!”
群臣再次伏拜,為耀聖府首:“陛下聖德,唯願隨王左右,為王舉盛世基業!”
行禮後,眾人重新跪坐兩側,觀鼻觀眼,相對無言,氣氛不再如先前那般肅穆,場上眼神你來我往,各種信息竄得飛快!
最終程咬金忍耐不住心潮湧動,期期艾艾地拿眼瞅李世民:“陛下,這淩煙閣...”
功臣什麼他不敢當,他隻是覺得淩煙閣好聽,造型又好看,他超喜歡那裡的,超想進去看看,並給點指導建議,比如:
讓他進淩煙閣待著?
見一向魁梧的漢子竟做出女兒姿態,讓李世民不禁灑笑出聲:“盛世締造非朕一人之功,天下太平需要賢臣輔佐,淩煙閣是定諸位之功,當受天下乃至後人所敬仰,隻入選淩煙閣標準嘛...”
眾群剛豎起小耳朵,就聽到自家陛下含笑的聲音:“等天幕結束後再議”
陛下...不帶這樣的啊!
房玄齡&高士廉&秦瓊等人:哀怨...陛下,不帶這樣玩的...
跟唐朝君臣其樂融融的氛圍不同,秦漢兩國卻是陷入了難言的沉默。
秦廷,叩首伏地的叔孫通,在耀耀聖君唐太宗跟前,也不知該說些什麼來緩解凝重的氣氛。
讚美嗎?
可唐太宗不是他的陛下啊!
貶低?
身為儒家還是要臉,再則耀耀聖君所代表的功績誰能道違心話?
最終叔孫通搜腸刮肚後,敗下陣來,頭深深地埋進臂彎,隻求陛下不見!
秦始皇親手將唐太宗李世民六字記下,放下筆後見群臣噤若寒蟬的模樣,臉色平靜道:“能得耀耀聖君之稱,定有過人之處,爾等不用如此。”
讓他在意的是,是誰問出天幕所答問題?
聽到陛下疑惑,秦臣麵麵相覷,廷尉李斯出列試著分析:“天幕共回答出兩次,一次為氣候變化對國家及農時影響”
而無論是農時還是國家,都是舉朝上下共同關心之事,因此才有了人人皆喊‘聽氣候變化’之言。
李斯語速微慢,腦海裡迅速回憶這先前天幕之語,緩緩道:“而第二次回答是唐太宗建淩煙閣功績引出”
諡號聖君雖震撼,但對百姓而言,比不上農時帶來的激動。
而對於朝臣來說,問唐太宗是誰,是不是沒看清自己是唐人還是秦人?
即便是六國餘孽,也不能立即控製周邊民眾回答,因此最終答案...
李斯漸漸跪倒在地,深深伏拜下去,不敢說出令人驚駭的結論。
不是本朝民眾國呐喊,又是誰呢?
鹹陽宮前,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