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們敏銳地關注舊秩序三字,可天幕卻沒有講解的意思,仍按自己的意誌前行:
【統一文字,看似簡單,實則繁雜。西方古羅馬帝國也無法做到統一文字,隻能讓官方文字拉丁語和希臘語,流通在行省之間,至於各省之下的文字,並不插手管教。
拉丁文跟漢字不同,它屬於表音文字,跟我們漢字相反,表音文字字母少,在外來詞介入時,更容易被同化。
這也是為何學過表音語言後,再學鄰國語言會更簡單的原因。
基督教盛行後,西方各國用拉丁文分寫《聖經》,寫著寫著就演變為不同的文字,而原本的拉丁文則消失在曆史長河,隻留下拉丁字母證明它來過。
而漢字為表意文字,它所蘊含的字意從表麵就能看出,如‘口’即‘嘴’。
最重要的是它獨立的同時,又能相互組合成複雜的詞語,卻使它形象不複雜。
如化學元素周期表,氣旁表示氣體元素,金屬元素全是金。
因此我們方塊字不易被同化,因為它自成一派】
漢劉徹聽見漢字,眼眸一亮,騰身而起,連天幕所說化學周期表都暫且放至腦後,在禦台上走來走去,激動不已,直徑拿眼瞅殿下眾臣:快啊!
殿下眾臣一頭霧水,陛下又怎麼了?
見自個群臣如此愚鈍,劉徹恨恨地瞪了朝臣幾眼,難道滿臣文武無一人懂朕?
看到自個陛下眼角都快眨出飛影,關內侯衛青猶猶豫豫地猜測:“陛下...可聽見.天幕言漢字?”
對對對,還是仲卿領悟朕之意,不愧是朕看好的將軍!
心裡所想被愛臣道出,劉徹深吸口氣壓下心底亢奮“你們說,漢字的漢,可是我漢家?”
他就是不服氣,憑什麼秦始皇能得千古一帝?
難道他劉徹就不配嗎?
按天幕思路,他力打匈奴也是保存華夏文明,怎麼就不能提他的名字?
天幕既然數次言漢,是不是‘漢字’中的‘漢’,便指他漢家?
群臣麵麵相覷:難道不是什麼化學最重要嗎?
但陛下所猜是真的...那不就是我漢臣比秦臣強出百倍了?
人的勝負欲有時總是很奇怪,漢臣雖未與秦臣相會,但同為臣子,憑什麼你家陛下為千古一帝,我家就不行?
雖然我漢家陛下任性了點,不講理了點,但他是個好陛下!(???)
漢臣心底齊吼:漢家衝呀!
漢朝群臣對秦朝群臣發起隔空挑戰,天幕中的後世人並不知情,還繼續對著PPT講說:
【文字的走勢,東西方正好相反,西方由拉丁文走向分散,東方是萬字歸一。
一個漢朝人穿到唐朝,他會很快地融入當地生活,而一個古羅馬人跑到中世紀,隻有頭頂三問號:我是誰?我在哪?我在乾什麼?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使我們見到文字就能找到認同感】
聽到認同感,秦廷史官心中自豪,自陛下推行秦篆以來,他們根據朝廷發放的識字竹簡,早晚誦讀學習,掌握新文極快。
想到陛下讓令尋程邈,想必再過不久,他們能用上更簡潔的文字吧?
不過...西方文字竟走向分散?那豈不是跟春秋戰國有些相似??
他們拚命統一就為了從戰爭中脫離出來,怎麼西方喜歡四分五裂呢?
【文字是始皇整合六國的第一步,政令在新的帝國暢通無阻時,秦才算真正接手天下,並開始管理天下。
政令之外,於國家而言,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稅收,各類稅收是支撐國家運轉的基石,也是國家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如何收上稅,是放在國君跟前最重要的問題】
這句話說得極為中肯!曆代皇帝點頭表示讚同。
隻每年稅收有限,每逢災荒或對外禦敵,國庫裡的錢總是以驚人速度消失不見,若強製加稅,百姓負擔過重,怎麼增加國庫裡的小錢錢?讓他們君臣苦惱不已啊!
不知天幕會不會教賺錢的法子?
可惜天幕回應的是一幅小人畫,一短手短腳的趙人跟胖臉胖身的秦吏吵架:
短趙人委屈說:俺自來就繳圓盤大的稅!
胖秦吏度皺眉:可秦是要繳方盤大的稅!
一番爭論下,短趙人憤怒地繳了方盤大的稅後,望著遠去的胖秦吏,把手中稅證一扔,火冒三丈:秦皇帝不是個好東西!
“大膽!”蒙恬聽不得有人詆毀陛下,天幕縱然是神跡,也不能如此褻瀆他心中的大秦之神!
正聆聽天幕的秦始皇製止了他的動作,他仰頭瞻視天幕,當知世界之大,而秦土地僅龜縮一角時,他就從統一六國的飄飄然中清醒過來,理智且冷靜地掃過卸下大秦,終於截到股尋摸不定的直覺。
秦,真的一統六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