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尋出威秦之險,是當下首要之事,若天幕能助秦,即便罵聲拂身,他亦能容忍!
在始皇思緒時,天幕中元氣少女聲變得疑惑起來:
【繳稅堪稱農人豐收後的痛楚,看史書時,我總有疑惑:
古時的小農經濟,提倡自給自足,可在某些朝代,朝廷對外不對禦敵保民,對內不能救濟安民,隻卡在那悶頭收稅,賦、貢、租、捐等稅收名目都玩出花來,有甚至將稅收到十幾年後。
我就很不明白,這樣的朝廷沒給百姓帶來一點好處,為何百姓還要繳稅贍養你呢?】
後世疑惑如同一耳光扇在某些朝廷上,諸君大怒:朕為天子,萬民供養難道不應該?
或許是惱羞成怒,眾君心聲竟化為彈幕出現在李曉安電腦前:現在怎麼收稅?
(她心想:這是什麼問題?
哪位老師這麼閒?
她們評選時還要來出題?
有時間改改作業,批批卷子不好嗎?)
內心腹誹,還是簡單回答了提問:【我國稅收挺多呀!總體來講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國家會根據市場社會進行改革,如為發展農村經濟基礎,農業稅、牧業稅及農業特產稅都被取消,不再收取】
曆代聽著天幕說的後世什麼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等等,正苦思到底這些稅收種類到底是何意時,農業稅取消五字傳入耳道時,瞬間皆睜大了眼!
不可能!農業稅取消國家靠什麼運轉?
秦始皇指尖微微發麻,後世竟如此奢豪大氣?
連農稅都取消?國家何以運行?
唐.李世民深吸口氣,又徐徐吐出,歎道:“耀耀聖君應是後世皇帝才是!”
國家是何等富強繁華?才會有底氣取消農業稅?
他目露期冀,若能跟後世皇帝同遊暢談,請教治國之策,該有多爽快?
宋朝後期君臣臉色很難看,近年朝廷細分稅種,甚至將農稅和商稅分撥開來,以此減輕稅負。可大宋受冗兵冗官所累,百姓仍要麵對各類雜稅,日累之下負擔極重。
幸好...宋朝君臣心中慶幸,天幕沒落到上空,僅展於大慶殿中,若則此豪情壯言被百姓所聽見,怕又是一番波瀾。
明.朱元璋聽到後世接連取消農牧稅錢,不禁目色恍然,若當年元不收農業稅,或是苛捐雜稅略少些,他爹娘兄弟就能活下去,他是不是會老老實實地種莊稼放牛?
百姓,能活下去,又怎會反抗?
【始皇將計量長短、容積、輕重都統一,用此收稅,這做法便叫‘度量衡’;
而這一政令在西方,是平民期盼了近兩千年後才落到他們身上。
西方的度量衡,在拿破侖時期才建立推行,度量標準化打破了貴族和商人的計量獲利鏈,這一行為被西方曆史記為:度量革命】
先前的疑問再次浮上眾人心頭:西方如此愚昧,後世世界秩序為何是西方主導?
想到後世皇帝連農業稅都取消不收,各皇帝眉頭漸漸擰了起:西方到底有多強?連後世強國要避其鋒芒?
可惜曆代人共同的疑問沒有傳到天幕,天幕甚至還就度量衡舉了個例:
【如果你在西方問路,到某地要走多久,他們會告訴你:煮頓飯的時間就能到。
而你在東方問路,到某地要走多久,他們會告訴你:往東走此去百裡。
兩種不同的回答,是中西民眾計量思維最好的詮釋】
明.朱棣皺眉盯住他親記的後世稅種,思索半晌不得其要領,從字麵上略懂,可真正精義卻實難了解。
索性擱下筆,抬頭問胖兒子:“太子,你來說說,這幾種稅製要如何操作?”
太子朱高熾口腔發苦,大明朝人口稅為黃冊和土地魚鱗冊為主,再分夏稅和秋糧及商稅,僅觀名目哪能一時半會,就能分得清後世稅製?
麵對自家親爹虎目圓瞪,他隻能硬著頭皮解釋:“流轉稅或許是商業稅?資源稅顧名思義應是鹽鐵營生,至於財產稅.”
唉,朱棣也知自己此令為難他,擺擺手下令道:“先按下,待天幕結束廷議!”
後世既然敢取消農業稅,那其他稅種定有過人之處,他不相信聚滿朝文武智慧,不能解後世稅製?
等解開稅製後,他這個老祖宗須得借鑒借鑒,嗯...想必後世子孫不會小氣!
【事實上度量衡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計量,而是它身後更深層次的‘計量’問題】
來了!
眾人精神一振,齊齊盯著天幕,全豎起小耳朵準備聽課。
而秦始皇臉色凝重地俯身提筆蘸墨,在帛絹上親手寫下:計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