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藍莓合作出評的榴蓮醬出事了不能再參與果醬罐的評文活動,所以該文評論由我獨自完成,分析得不到位之處,還請作者海涵。同時對拖了這麼長時間表示歉意,藍莓從一月中開始接連病了兩場,真是抱歉!以下,開始正式評論:
先說文案,作者的文案排版非常漂亮,乾淨清爽得讓人不由心生好感。同時,從文案上每一句的意思結合長短來看,我感覺作者的文字功底很不錯,這是一個很抓人的要素,非常吸引讀者點進正文。
括號裡的“緩慢成長係故事”幾個字,對於在JJ同人已經日益走向與正統同人不一樣的方向的今天,其實是一個非常給力的萌點,然而後麵跟著的“純粹練筆之作”隻會扼殺部分讀者閱讀的勇氣;同時,我注意看了一下文案旁邊的內容,看到一個“試驗品之2011”的分屬。雖然覺得作者把這些都標注出來是本著對讀者負責的心態,但我真的覺得這些是不必要的。
對【一切榮耀來自富堅義博】,我表示莫名好感。私以為,很多獵人迷看到這幾個字也會和我一樣。
接下來我來說說《Just A Dream》的故事構思與劇情。
一個伏筆,一個埋得很深,卻所有人都知道它在那兒的伏筆——這就是文案上與第一章裡出現的“倒數死亡”這個遊戲。對於這個設定,它很新穎,它也很勾引讀者。
作者一直在圍繞這個倒數死亡遊戲來進行故事,主角們的每次行動都與這個遊戲有關,從這一點上來說,墮涼對於這個故事的掌控功力真的挺強的。我感覺作者應該是有一個完整的大綱,所以避免了出現網文中常常犯的“支線多於主線,甚至淹沒了主線”這種問題。
但是故事情節偶爾會出現跳躍式進展,例如第2章中的“我發覺他對事情感到不確定的時候都會做這麼個動作”,事實上,在前文隻有兩次出現這個動作,一次是漢斯關於遊戲難度的猜測,另一次就是漢斯決定要接近小傑的時候——那麼女主角如何能這麼肯定地說出這番言論?
還有在揍敵客家那裡,雖然第一人稱確實在解析他人行為的時候較之第三人稱的表達會弱,但是漢斯為何從一開始甚至不願意前往揍敵客家到來到他家大門前同意與伊爾謎的交手乃至後來的逗留兩個月練習開門?要知道在急需前往海神娜拉島找到許願石以便順利拜夏克洛為師的情況下,以墮涼筆下女主角所看到的漢斯的形象,我不認為他會做這種無意義的事情。雖然後文中女主角在離開枯枯戮山時,有解釋是因為漢斯與亞希演的一出戲,但是難道漢斯與亞希達成一致的情況是在抵達黃泉之門前嗎,在抵達黃泉之門前,漢斯他們與亞希會合後,伊爾謎應該都是在一旁的。那麼就是說漢斯與亞希的密談隻可能是在員工宿舍住下後。於是問題就繞回來了——為什麼,漢斯會突然放下他如此看重的通往變強之路必經的考驗,而選擇耗費兩個月時間去練習開一扇門。
這些跳躍式的情節發展,雖然不影響全文閱讀,但是卻會讓讀者產生一種邏輯混亂的感覺。緩慢成長係的故事,本來吸引的讀者就與一般走感情路線的文的讀者不太一樣,這種硬傷,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
同時,關於伏筆,除了倒數死亡這個明晃晃擺在台麵上的巨大的讓人看得見吃不著的主線兼伏筆,《Just A Dream》裡還有大大小小不少的鋪墊與伏筆。但是我不得不說一句,做鋪墊是好,有伏筆更好,不過請作者一定不要忘了及時在下文呼應這些前文中辛苦打下的樁。目前來說,我看到了不少的伏筆,好吧,或者說,我能看到的作者原意挑得比較明晰的伏筆就有不少,然而,作者把這些伏筆挑明了,卻沒有及時在後續中給出解釋。這就造成了讀者明明知道這裡有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是一種很讓人惱火的感覺。墮涼你在《Just A Dream》全文進展到近六萬字的時候,還沒有解釋任何一個伏筆——這其實很不利於留下一些不是那麼耐心的讀者。如果是一次性看下來的話,讀者很容易在中途就棄文;而若是早前就收藏了此本書,隨著更新去看的話,那滋味估計更不好受,甚至會出現必須翻前麵幾章才能接下來閱讀的情況,次數多了後,估計有的讀者會考慮刪文。
我現在腦海中有鮮明印象的伏筆就有如下幾個:一、小傑說的若萍與漢斯的相像問題;二:漢斯與小傑之間的秘密;三:漢斯的本能排斥小傑——這些是文章開頭一萬字內的;四:漢斯與亞希見麵時亞希的憎恨;五:漢斯為何懼怕手中的武器;六:伊爾謎乃至揍敵客全家的態度——這些是文章中段揍敵客家篇幅的;七:若萍心底不斷跳出來的好奇心小人與她遇上強敵時心裡的鼓動,還有她自己感覺的輕微人格分裂——這你穿插在全文中,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提一下的;還有在到達海神娜拉島上之後出現的鋪墊與伏筆,因為下文還沒展開,先不計算在內。這些還隻是那些明顯的能夠讓人在腦海中不斷想起的大伏筆,文中還有更多的小伏筆,往往在讀者點擊下一章沒有看到呼應就會拋之腦後。
說句不好聽的,墮涼你是不是埋伏筆埋上癮了?你記得你自己寫過哪些伏筆嗎?你確定你能夠在後文中一個個圓過來嗎?如果不能,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下死力去做這些。因為埋了伏筆卻一個都不解釋,給人的印象真的不怎麼好,隻會覺得你在惡性吊讀者。
然後劇情上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我覺得是沒有了。圍繞著倒數死亡這個遊戲,《Just A Dream》這個故事在一點點展開,很飽滿,非常有看頭。以目前全文近六萬字的字數,我感覺劇情正在逐漸展開,一點點地準備剝掉籠罩在“倒數死亡”這個遊戲上的蒙麵紗,於是,我揣測:這本書,短不了。
終於分析完了墮涼在《Just A Dream》的故事情節方麵的問題,長出一口氣,讓我們進行下一步吧!
在文筆描述方麵,墮涼在敘述故事的時候選用了第一人稱的角度,而第一人稱的寫法一個掌握不好,就很容易讓讀者產生瑪麗蘇之感,同時由於第一人稱在敘事上的特性,筆力不深的作者較容易在視角轉換的時候,帶上第一人稱的觀感——這就是會讓讀者感到觸雷的上帝視角。看得出來,墮涼在這一點上麵,很努力地在避免以上兩個問題,雖然是從女主角的角度來進行描寫,卻完全不讓人覺得這個主角小白瑪麗蘇或者是萬能。
可是,一路看到第8章,我產生了一種疑問,而這個疑問一直持續到目前的最後一章為止。女主角到現在仍舊是不蘇不萬能,這本是應該讚揚的事,但是,她的形象卻——模糊一片。不知是否為了避免蘇與白,墮涼很小心地不多做描寫女主角的實力,然而若我的理解沒錯的話,若萍是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可是在作者筆下,卻被不斷淡化再淡化,除了她的心理活動,沒有讓讀者看到她的任何建樹,最終成為了一個講故事的人——或者說,作者打算徹底貫徹“主角是用來講故事的,配角是用來愛的”這一理論?然而標簽的“言情”讓我以為這文的感情線是關於女主角與某人的,難道不是?那麼在全文已經展開將近六萬的情況下,另外的重要女配卻仍舊未登場,就太過拖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