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氣韻當渾然一體
《魚與白鷺》一文,目前所更甚少,基本還處在開篇範圍內。若以“虎頭”為文章開篇標準的話,那麼這篇文的最開頭,其實已經成了一個“虎頭”的輪廓,但很可惜,作者卻沒能堅持到底,最終沒有畫好這個虎腦袋。而症結所在,就是作者沒能將最初的文字風格保持下來,將起筆的氣勢貫穿到底。起筆大氣,而後勁不足,半途便即泄勁,宛若舉重選手,最後一刻沒能直起腿,穩穩抬起杠鈴,甚是可惜。
先說題記,這篇題記可以略過的,因為大部分讀者連楔子都看不認真,何況這個題記一打眼就知道與情節、人設、懸念萌點一類的無礙。可加也可不加,都無妨。作者也無需掛懷。
再看楔子。作者的這個楔子寫得其實相當不錯。雖然作者自雲“寫完發現一堆空話”,其實我倒認為這個楔子是個很標準的楔子,交待前情背景,言之有物,且行文利落,文風乾淨,言語簡潔,從容、含蓄、自然、衝淡。唯一缺憾就是最後的時間過渡處理得不太好,符號形式,無論是省略號還是劃線,都顯得笨拙生硬。音樂的過渡用的是音符,文字的過渡也該用文字才好。正所謂舞台劇最考驗演員的是獨白,如何恰到好處地用文字碼出一個過渡段,合理地承上啟下,且不突兀、不累贅、不生硬,也是最考驗作者筆力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儘量不要用符號形式來過渡,也不要忽視過渡段的作用,草率處理。
但總體而言,楔子的文筆是較為成熟乾練的,而情節也很簡明扼要,且在情理之中,這點值得讚譽。也成功地挑起了讀者看文的興趣。
可惜,在後文中,楔子中這份文筆的乾淨和情節的利落都並未保持住。可謂後勁不足,一朝破功,實乃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