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叛臣配二黃(1 / 2)

棲凰 宋端儀 4066 字 9個月前

新的援兵一加入,戰局立馬一邊倒,寧長風在正麵衝擊,姚淨遠冷不丁冒出來形成夾擊之勢。晚間捷報傳來,洛陽城門大開,寧長風果真活捉了呂文鏡,風風光光押他進城。

越鯉領著城中大小官員,在街道親自迎接他,讚歎道:“長風不愧將門虎子,解洛陽於水火之中,立下頭等大功。”

寧長風下馬拜謝:“臣職責所在。”

姚淨遠跟在寧長風後頭,擠出一個腦袋,也下馬叩拜:“臣荊州姚淨遠,拜見陛下。”

越鯉雙手扶寧長風起來,對姚淨遠則是抬抬手:“姚卿舟車勞頓亦有功,來得時機剛好,沒有早一天,也沒有遲一天。”

姚淨遠自然聽出她的揶揄意味,正要申辯,越鯉說:“好了,長風這一路辛苦,現在天色已晚,先去歇息,我已經叫人收拾了從前的寧府,你暫且住下。明日大朝會我來審呂文鏡一黨,你可不要遲到。”

寧長風答應下來。街道兩邊一掃近日的頹靡,充滿鬨嚷歡呼,百姓都圍攏著看熱鬨,也有官員熱淚盈眶,大多年齡老邁,互相攙扶著連聲歎不容易。

主角是寧長風,配角姚淨遠像條黃鱔一樣滑溜溜地溜到越鯉身邊,同她說話:“陛下,臣早在八月初就起兵,一路往洛陽趕。”

越鯉回應:“理解,怪嶽陽離洛陽實在太遠,換作是長風,怕要走足足一個月,走到九月去。哎喲,九月怎麼已經是上個月了?”

姚淨遠立即捶胸頓足認罪:“是臣路上耽擱了,實在是中途聽說先帝駕崩,傷心欲絕,幾次昏厥過去,唉,怪臣這顆忠君之心啊,臣怎麼就不能心腸稍微硬一些!”

越鯉偏過頭靠近他說:“我知道,姚卿,先帝臨終時,還特意提到你了。”

姚淨遠奇道:“他老人家說什麼?”

越鯉神神秘秘說:“他說念你一片忠心,感動不已,不如遂了你的願,叫你殉葬。”

姚淨遠整個人都僵住:“這……”

越鯉好心說:“這件事我不曾向彆人透露,卿如此人才,我舍不得。你聽話,我就不提起,這世上隻有你知我知。”

姚淨遠哪裡會聽不出來越鯉在尋他開心,但越鯉是帝王,他一個做臣子的,隻能硬著頭皮答應:“陛下,這,臣當然,謝陛下……”

越鯉拍拍他肩膀,瀟灑回韓府去了。

叛軍頭子已經捉住,幾個主要將領也擒了個七七八八,這一夜越鯉睡個好覺。寧長風繃著的弦也終於鬆懈下來,回到寧府舊宅,撐著下了幾道命令,沾著枕頭便睡著。

他一覺睡得香甜,早上下人來叫他起床上朝,叫了三次才醒,剛醒來還發懵,不知身在何處,以為依然在汝南寧家。

今天的朝會聲勢浩大,寧長風才初次參與,就已經是話題中心。大家的站位論資排輩,前方三名老臣挨個排開,領著最高文職的韓世臨隨後,接下來就是寧長風。他雖沒有官職,但站在眾臣前頭,誰也沒有意見。

等眾臣站定,他抬頭去看越鯉,她居於上方,朝服莊重,麵上看不出,裡麵右臂綁著一條守孝的白紗。

呂文鏡捆得結結實實押進來,口中依舊罵罵咧咧,一口一個鐘瓏小兒不配皇位。越鯉都聽煩了,不耐道:“閉嘴,再不閉嘴,便不審了,直接推出去斬。”

他停下來喘口氣,又嚷嚷:“成王敗寇,要斬就斬!”

越鯉不饒人道:“輪得到你催?讓你多活一時半刻還不樂意!”

橫豎都是她有理,呂文鏡一對上她,心裡就有股憋悶的火氣。

越鯉罵他兩句,氣性順了,才說:“罪臣呂文鏡,你受先帝所封,在臨川做一郡之長,食大越俸祿,不僅不感念先帝之恩,反而以臣伐君、舉亂犯上,大逆不道,此罪一。”

“你以臣之身,於王土起兵謀逆。皇四子絳王一家遭你梟首祭旗,府中親屬仆役皆遭血洗,此等慘案,天下人聞之心驚,此罪二。”

“叛軍上京師,沿途所經之地民不聊生。一路暴虐燒殺,滿目瘡痍,民怨沸騰,此罪三。今日便是鐘氏皇族不為帝,難道你這等殘暴狠毒之人能為天下之主?”

呂文鏡遭她劈頭蓋臉罵了個狗血淋頭,心中憤恨,奮力喊道:“若不是我屠空了絳王府,輪得到你鐘瓏繼位?你一個病秧子公主,連嫁人都嫁不出去,做什麼皇帝,倒不如——唔!”

寧長風就站在他旁邊,聞言身體比腦子動得快,冷著臉一腳踹過去,踢得呂文鏡撲倒在地,鼻子磕出血來。

呂文鏡恨恨地回過頭看他,道:“也不知鐘瓏是給寧府灌了什麼迷魂湯,又巴巴地上趕著來做狗,是不是用了——啊!”

寧長風再一腳踏著他脊背踩下去,聽他一聲慘叫劃破在殿內,這才後知後覺是不是不合適,拜手溫聲對越鯉說:“逆賊禦前失儀,臣出手約束。”

越鯉點頭應允,隨即笑道:“呂文鏡,你倒是提醒我了。你關心了我的婚事好幾次,我也應當關心關心你的。”

她一本正經道:“霄山皇陵有一條守墓的狗,叫二黃,領了一個墓大夫的虛銜,至今尚未婚配。它是一條公狗,你也是公的,它官大,便委屈你給它做個夫人。今後你們二人……嗯,一人一狗,永結同心。朕會請最好的法師作法,令你生前身後,魂魄永駐霄山,生生世世鎮守鐘氏皇陵,不得有誤。”

呂文鏡口中幾乎噴血,掙紮著暴起大罵:“鐘瓏,你這陰毒婦人!你不得好死!”

越鯉冷聲傳令道:“將呂文鏡推出去斬首示眾,切記,第一務必向百姓複述朕給他定下的三條罪,第二寫清楚牌子,是鐘氏墓大夫二黃之妻呂文鏡,不得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