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太平鎮的秘密。(1 / 2)

王侯的盛宴 姬泱 6740 字 8個月前

77

太平鎮裡麵當真有住民。

碎石路再向前走就是一片被梨樹遮擋的田地,裡麵種了一隴一隴的蕎麥。

“這麼工整的耕地,一定是祖籍直隸這邊種田好手的傑作。”趙毓比劃了比劃這些,口中嘖嘖,“我曾經種過菜地,不過我耕的菜地好像是狗啃出來的一樣。”

文湛,“直隸人?”

“隻有直隸人才會將土地精耕細種,伺候它就好像伺候自己的老婆一樣。”

趙毓說,“關中八百裡秦川,那邊的土肥的流油,亂撒種子就瘋長,那邊的農田看起來都像荒草一樣。我記得一位祖籍長安,任職潼關的布政使調任直隸,第一次看見農人耕田,還以為是在種花,當時鬨了個大笑話,……,咦,前麵的房子雖然破舊了一些,感覺像個家廟。”

這是太平鎮的一個宗祠。

裡麵有一塊石碑,用一種非常古怪的幼稚的字體以大白話的形式記載了這裡百十多年來的曆史。

記錄很簡單。可是,文湛看過這裡的案卷,他可以從簡單的幾句話中,填補進去微音殿禁區的資料,補成一張還算完全的圖紙。

太平鎮原先是遠安鎮。一百六十七年前,這裡發生過一場瘟疫,朝廷的軍隊封鎖了所有逃生的路口,所以,當時世代住在這裡的人全部死絕。

等待瘟疫平息之後,周圍幾個村子的人開始將家中去世的人埋葬在這裡。

死人占不了太大的地盤,繼而,活著的人看見這裡荒蕪的土地實在肥美,再加上瘟疫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舊事了,眾人就開始向這裡移居。那個時候地廣人稀,無主的荒地隨便種,隻要有石頭有黃膠泥,房子也隨便蓋。一些膽子大的人像是發現了武陵的桃花源一般,開始落地生地,安居樂業。

可惜,好景不長。

也許是當時亂占荒地遺留下來的習慣,又或者是來這裡的人都不是老實巴交的肉羊,能不懼瘟疫和遍地的墳,背井離鄉跑到這裡占地的人在自己原本的村子裡麵也是爭強鬥狠的人,他們的日子一向過的不是很溫平。

打鬥時有發生,為了爭奪水源澆地,每年都要死幾個人。

當時村子中的人也以為是冤魂作祟,於是,他們請了道士過來作法鎮邪。道士也來了,換了名字改為如今的太平鎮,又潑了大量的狗血,甚至還燒了十八個二八少女做祭品,希望凶案不再發生。可惜,事與願違,作法之後,凶案發生的更加頻繁。眾人都說,除了幾十年前的瘟疫冤魂,如今又多了那些不情願被燒死的少女的冤魂。

當時的地方官對於這樣的事情實在頭疼,他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直接上報直隸總督署。

當年的直隸總督是後來的名相姚道蘅,有名的道學家,最喜歡的事情除了修身齊家治國,就是修祖墳與找高人看風水。

姚總督認為,遠安鎮的風水在幾十年前已經被那場瘟疫還有死去的人所破壞了,這種破壞無法恢複,整個遠安鎮已經成了一個大凶之地。於是,直隸總督署一道命令,令太平鎮所有人遷出,整個鎮子不允許住人,被棄用。

讓農人放棄土地,猶如殺人父母,不,比殺人父母還要凶殘。

舊時多少暴|亂就由此而起。

姚道蘅一看這道政令無法實施,他又想了另外一個辦法。——凡是太平鎮住民,婦人鼓勵外嫁,並且每有婚事,由直隸總督署派冰人保媒,並且置辦兩石穀子的嫁妝。

這一招釜底抽薪,快、狠、絕!

不出三年,太平鎮中無有適齡成婚的姑娘,不要說姑娘,太平鎮中甚至連守寡的婦人和老婦人都沒有了。

此時,姚道蘅第二道關於太平鎮的命令,——多年混亂之後,如今直隸省要造太平鎮的戶籍黃冊,以後凡是此地戶籍者,本人、子孫後代皆不允許科舉出仕!

理由奇絕!——太平鎮風水不好,凡是此處出身的男子,大多愚昧暴戾,不讀書隻禍害鄰裡,讀書出仕就會禍患蒼生。

如今的宗法世間,男子安身立命大抵有兩樣:

一、有兒子,標識著有後。沒有兒子的人被當成是被閹割的驢子。

二、可以有科舉出仕的身份。如果此生、下一世,子孫都是賤籍,無法科舉出仕,那麼這樣的人會被當成是待宰的騾子。

如今,姚道蘅把這兩條路都堵死了。

於是不到三個月,直隸總督衙門派來造黃冊的人到此處一看,太平鎮已經荒蕪一人。

文湛大致說道這裡,趙毓嘖嘖感歎,“姚相爺不愧是淩煙閣名臣,讀書時候風采動江左,做封疆大吏的時候政令犀利如刀,直劈核心,厲害。呃,……,當然,陛下,如果當年是您處理這件事情,您的手段肯定更上一層樓!隻是,這樣說來,太平鎮早已經被荒廢了嗎?不像呀,……”

是的,不像!他們向裡走,一推開二道門,眼前是一大片木桌,上麵擺滿了大約二百個瓷碗,碗中盛著白米飯。米飯似乎是早上新炊出來的,已經涼了,米粒卻依舊柔軟。

“太平鎮居然有小站稻?”

趙毓仔細看了看這些米粒,有些意外。即使小站稻比不上綺鎮的玉碎珍珠,也能算是北方飯桌上最好的大米了,畢竟玉碎珍珠幾乎隻供宮廷與雍京的頂級權貴。彆的那些富戶與士大夫和等閒一些的勳貴們,能吃到小站稻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即使富甲天下如周熙還隻吃永嘉的二季稻米呢!

文湛對這些瓷碗中的大米是否是小站稻不感興趣,他看著眼前這個場景,秀致的眉幾乎要擰成一個疙瘩了。

因為,……

這二百多碗的米飯上,每一碗米飯上都整齊的插著兩根筷子。

這是祭奠死人用的。

米飯碗上插木筷子,這是上香的樣子。

有新米飯,說明有活人;擺成祭祀用的模樣,說明有死人。

文湛,“難道,從宛平南那片三不管蘆葦灘上打撈上來的屍體,有兩百人這麼多?如果真是倭寇獨立犯境,在京畿重地做下這樣的潑天巨案,東海立刻就要重兵布防。”

戰爭一觸即發。

“應該死不了這麼多人,不然順天府尹何大人不敢把屍體直接甩給天平鎮。他又不傻,如果真是潑天的巨案,他捂住,以後再翻出來,他吃不了兜著走。”

趙毓又摸了摸米飯,“倭寇是疥癬之患,不足為懼。隻是,雖然不知道真相,但是我感覺,……”

“什麼?”文湛問他。

趙毓,“如今在大鄭海域的倭寇不是德川家族的軍隊。”

東瀛狠窮,基本上是窮瘋了,德川幕府十年內沒有錢來養水師。

如今橫行東海南海的’倭寇’基本上就是大鄭的海盜,海商;東瀛一些因為戰敗而失去土地的貴族、武士和浪人;還有一些七七八八,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水匪盜匪。

這些人是沒有土地的亡命徒。

如果單說人數,仔細算一下,還是鄭人占多數。

趙毓又說,“這群倭寇,平時打劫閩浙地區的城鎮和往來的商船,壟斷東瀛到大鄭的所有走私商道而發財已經是他們此生最恢弘的夢想,如果單說格局,這群人似乎還沒有到擾亂雍京,顛覆大鄭這個地步。除非,……”

他們此時遭遇的倭寇,並不是趙毓曾經在東海遇到的倭寇。

還有。

趙毓心思一動,——為什麼景沢威脅他的時候,隻是拋出來他小舅子尹徵的印信,而不是周熙的?

既然,景沢和他背後的人布下這個局,他們不可能不知道目前趙毓最想見的人是周熙。

除非,……,周熙不在景沢他們手中!

還有,這二百碗的米飯,是為了祭奠誰呢?

周熙,……,周熙!

想要立馬見到周熙的人不止趙毓一個,號稱十三行泰鬥的人物章春秋麵對如今的局麵,也想要立刻見到周熙。

章春秋想到了那個典故——白象。

傳說,白象是印度聖物,而國王卻把它當成了駕馭重臣的手段。

如果國王想要哪位大臣不得好死,就將白象賞賜給那位大臣。白象到大臣家中,被當成神佛一般供養,這樣,不出半年,身家再豐厚的貴族也會傾家蕩產。

如今十三行就像一頭巨大的白象,它是聖物,卻要吞噬一切。

外麵來兌銀的人絡繹不絕,章春秋喝了三碗獅峰龍井,最後,他放下蓋碗的手指都有些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