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趙時悅等人起了個大早,打算買好了糧食等補給之後,就繼續趕路。
眾人收拾齊整,給曹老漢結了房錢,直奔集市而去。
未到半月兩次的趕集時候,不算開闊的坊市上,隻零星開著幾間鋪子而已。
有賣糧食的、有賣粗布的、有賣陶碗陶鍋的……
生意都很冷清,隻唯一的一家糧店前麵,有那麼三兩個客人在觀望。
待詢問過糧價後,那三兩個客人也麵色愁苦地離開了。
魏家糧店的掌櫃並不勸人買,隻暗自不屑道:這是還沒到快餓死人的時候,最多再過半個月,就是再貴也有人要搶著買!
闔縣早就經曆過用金銀,也換不來口糧的慘狀。
對於比起風調雨順、太平安定時,隻翻了三倍的糧價,張宏賓等人竟覺得欣喜異常!
可惜糧店掌櫃太過精明,並不願意放開了讓張宏賓他們買,最多隻一人賣他們五斤糧食。
倒也不是故意針對外鄉人,就算是賣給鎮子上的鄉親,也是這麼個賣法。
這是打算等到百姓手裡都沒餘糧的時候,屯著再漲價呢!
太平年月一石麥子(本文一石=100斤)頂天了也就值半貫錢,三、四文一斤也是常有的時候,魏家糧店裡一斤卻要收十五文。
趙時悅花了二百六十文錢,買了十五斤麥子,五斤黃豆,再想要買更多,那掌櫃就開始攆人了。
眾人無法,儘可能地多買後,也隻好無奈離開,好在一人五斤口糧,省著吃的話,也能堅持些時日。
不過光吃糧食,沒有鹽也不行。
糧店隔壁就有個雜貨鋪,裡麵倒是有鹽賣,卻貴得嚇人,不論斤,隻按兩,一兩就要五十文!
趙時悅盤算著兜裡的錢財。
李青禾給的布袋子裡除了族譜和小鑰匙之外,還有一根金釵、一對銀鐲子、不到十兩的碎銀錠、以及大半貫銅錢。
幫著趙氏族人給了過路費之後,碎銀子就半點不剩了。
金釵和銀鐲子趙時悅不準備動,打算等趙妮妮再大一些了,就直接給她。
大半貫銅錢昨夜花了一些,又買了糧食和黃豆,如今還剩下四百文左右,掛在脖子上依舊有些分量,趙時悅為了給頸椎減負,打算先將銅錢用掉。
那鹽巴又黑又黃,看著不像是可以多吃的樣子。
路上也不方便過濾提純,趙時悅並不打算多買,隻花了兩百文錢,買了四兩。
雜貨鋪裡準備了不少隻有酒杯粗細的小竹筒,專門給客人裝鹽用的,不另外收錢,倒也算是服務周到。
張宏賓一家五口,隻買了五兩鹽,平均下來竟然比趙時悅還買得少。
曹虎頭卻隻嫌棄地看了那粗鹽一眼,提都沒提要買的話,倒是在雜貨鋪裡轉了一圈,卻肉眼可見地更失望了。
趙時悅同樣有此心情。
在彆的小說中,雜貨鋪裡不是應有儘有的嗎?飴糖、蜜餞、花生、乾果……,甚至還能撿漏買到土豆、辣椒什麼。
到了趙時悅這裡,除了粗鹽之外,另外還能入口的就隻有幾把黑黑黃黃的菜乾,和很少的一些看著又硬又柴的風乾肉條。
不過即便如此,那菜乾和肉條也還是被趙時悅他們歡歡喜喜地分著買完了,價格同樣不便宜。
離開雜貨鋪後,趙時悅又去賣陶的鋪子裡買了兩個陶鍋、四個陶碗,兜裡的銅錢,終於一文不剩了。
之前的陶鍋昨日煮糊糊粥的時候燒裂了,陶碗也在路上不小心磕碎了兩個,不得不再添置一些。
再接著便沒什麼可買的了,確切來說,應該是想買的這裡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