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親吐蕃 君臣父子心結漸深^^……(2 / 2)

高陽聽到這裡還是不情願的問:“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直接打敗吐蕃?難道我們必須對吐蕃妥協嗎父皇?”

皇帝無奈道:“一來吐蕃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脆弱,或許戰事會持續很長時間,朕不想把國力消耗在這上麵,二來吐蕃土地貧瘠,蠻人不事農桑,遠征吐蕃對於我們來說得不償失,三者現在高句麗狼子野心,在遼東不斷犯邊,這才是我們的骨髓之患,相比之下吐蕃隻是肌膚之疾,解決遼東之患才是我們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這件事難度更大,你知道前隋就是因為高句麗而滅亡的,所以和親的人不但要做到自己不是肉包子打狗,白白被吐蕃利用,還要保證不會弄巧成拙反而壞事,朕不想在朝廷全力解決高句麗的時候後院起火,收到吐蕃趁虛而入的消息,所以你該明白了吧。”

高陽公主也是個聰明的人,現在皇帝給她解釋呢這麼多,她不可能還聽不明白,於是結結巴巴的道:“可是,可是,”然後堅定的道:“女兒願意代替文成去吐蕃和親,既然這件事這麼重要,女兒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會弱於文成的,女兒願意請纓去做此事。”

文成郡主聽到這話一驚,趕緊拉住了身邊的高陽公主道:“不行,我不願意,皇上,臣女願意和親吐蕃,臣女願意做這件事,高陽不可以。”

皇帝也是看著自己的女兒歎氣道:“誒,朕知道你們的心意,也知道你們之間的情意,但是朕以為你不如文成合適此事,你就像一團火,霸道又熱烈,朕相信你有玉石俱焚的勇氣,文成就像是一彎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現在我們與吐蕃就是這樣,朕想彌合分歧找到共識,這是文成比你更合適的地方,文成,你懂了嗎?”

文成郡主道:“臣女明白的,這是臣女作為宗室女的本分。”

皇帝心累的揮手道:“你們下去吧。”

高陽喊了一句“父皇,我恨你。”就跑了出去。

於是文成也跟著失魂落魄的高陽走出了紫宸殿,高陽流著眼淚道:“對不起文成,我幫不到你。”

文成笑著道:“這不怪你的高陽,我們兩個人一起長大,我知道你對我的好,但我們也該知道自己的宿命,作為宗室女,我們不能像父親和哥哥們那樣縱橫沙場,但也不可能像普通百姓家的女兒一樣什麼都不用擔負,聯姻就是我們的命運和責任,這是我們早就明白的,這也是我們最大的用處,也是屬於我們的名利戰場,皇家的聯姻從來都不隻是簡單的嫁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在崇文館學習的原因,因為聯姻也不能是蠢貨,你跟我都是驕傲的人,聯姻也是需要看我們的能力的,有能力的宗室女嫁給大家族,沒有能力的就是那些普通的小世家,正如皇上所言,和親吐蕃是一件重要的事,甚至決定著我大唐的國運,你說這麼重要的事能交給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蠢貨嗎?皇上能夠把這件重要的事放在我身上那就是對我的認可,這不正是我們一直等待的機會嗎?我們不能像男人一樣建功立業,執掌朝政,但我們也應該有能夠證明自己的方式,女人啊,一樣能夠為大唐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都會長大,也終究會分開。”

高陽看著平日裡溫柔如水的文成喃喃道:“文成,我不想你離我那麼遠的,我想你留在長安城陪著我,我想我們一起老去。”

其實對於和親還有一些原因,皇帝也會親疏有彆,對於自己的女兒皇帝會選擇自己的近臣聯姻,這樣即是賞賜,也有利於把控,對於像吐蕃,吐穀渾這樣對外族的聯姻,把控是比較難的事情,交易的意義多於聯姻,所以更多的會選擇宗室女,還得是比較聰明的宗室女,保證不會在異族的虎狼之地壞事,尤其是對吐蕃,前後兩任和親宗室女: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在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響,為唐王室和吐蕃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彆是對於唐太宗,讓太宗皇帝可以全心全力的解決高句麗的問題,文成公主功不可沒。

在高陽和文成離開之後,紫宸殿內隻留下了皇帝和如意二人,皇帝長歎一聲道:“這就是天下之主的皇帝,這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這就是人人都要跪拜的皇帝,可是誰又能理解皇帝的無奈呢?哪有天生的皇帝的啊,哪有天經地義的問鼎天下啊,哪個皇帝不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英明神武如漢之武帝尚且蟄伏多年才有滅諸侯王,亡匈奴人的偉業,何況是朕呢?想當年朕登基之初,突厥人趁我立足未穩之際出兵我北境,兵鋒直指長安,朕不得不虛張聲勢,忍受著屈辱議定了渭水之盟,這是朕最大的屈辱,但卻不是惟一的妥協,在外有異族狼子野心,在內有世家陰奉陽違,這就是朕的皇位啊,走在刀刃上的皇位,任何一個疏忽都會成為環伺者的機會,就像這一次的蝗災,這就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亡隋之禍曆曆在目,就是亡在異族和世家的內憂外患,這就是朕對太子的憂心啊。”

如意這才知道皇帝之位所要麵對的天下難題,知道了皇帝對太子的良苦用心,也知道這是皇帝對於自己的警告,於太子而言,自己什麼都不是,這時候就更加沒有了之前胡思亂想的東西,於是叩首道:“宮婢明白。”

隻是皇帝是愛子情深,但太子卻是始終沒有安全感,雖然因為蝗災之事被皇帝誇獎,但心中還是對懷有奪嫡之心的魏王有忌憚,他表麵上看起來是想要想父皇討要一位女官,其實真正想要的是安全感,太子打心裡認為,自己要什麼皇帝給什麼那就是自己的太子之位絕對穩固,直到父皇把皇位給自己,那父皇就沒有易儲的想法,反之就是有,這是太子對父皇的一種天真的試探。

但皇帝卻不會這麼思考問題,因為皇帝不管是因為自己刻骨難忘的經曆,還是因為長孫皇後的愛情,從始至終都沒有易儲的想法,沒有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就想不到太子的憂慮,因為沒有換位思考的可能性,相反,皇帝對太子更有望子成龍的心,所以不但為太子選拔了很多的老師,還為了鍛煉太子特彆開辦了崇文館,這都是想要為了將愛子栽培成為合格的儲君,為此皇帝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太子隻看見了父皇對他的責之切,卻看不到一名父親的愛之深,所以父子二人一直在誤會中溝通,一個不知道另一個想什麼,一個不知道自己應該給什麼,最終父子關係走向僵持。

在如意不再去崇文館之後,太子看到又開始了自己的胡思亂想,太子敏感的認為這是父皇想對自己表達什麼,那就是自己的太子之位?想到這裡太子又開始了自己叛逆的舉動,先是崇文館不到學,或者不管是否在老師的授課中,隨意的來去,把崇文館的一眾老師扔在館裡不搭理,把後來又是領著一群突厥的奴隸飲酒作樂,沉迷於舞樂,在老師杜正倫幾次規勸無果後,隻得把事情告訴了皇帝,結果杜正倫“告訴家長”的行為被太子知道知曉以後,更加的惱羞成怒,直接上表父皇說是杜正倫能力不足,不配做自己的老師,不然自己還會罷學,皇帝無奈之下,一是為了緩解父子間的矛盾,二是把太子“哄騙”到學習的正路上來,皇帝沒有辦法隻能把杜正倫當做替罪羊,直接發配到了穀州做刺史,這也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無奈之舉啊。

好在如意的危機也算是過去了:太子看到父皇又一次遂了自己的意,趕走了那個不識時務的杜正倫,那就說明自己又“贏了一次”,也就暫時放下了對於如意的心思。

這些事情雖然過去了,傷痕卻一直存在,太子對皇帝的不信任日趨加深,父子間看似恢複了往常的父慈子孝,實際上心結日深,就像一座隨時都會爆發的火山,一切都在醞釀中,危機,就在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