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李治上位之後的第一次東宮之爭就在這樣離奇的結果下公知世人。
不隻是結果,這一次的東宮之爭從一開始就透漏著古怪,明明皇帝皇後還年輕,剛剛二十出頭,明明皇後還沒有嫡子,但這件事就這樣被擺上了台麵;明明在太子的人選上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才是最正當的人選,但王皇後居然會想到螟蛉養子的計劃;明明看起來長孫無忌就要日暮西山,結果左相大人居然會接連得到吏部尚書褚遂良和兵部尚書李績的支持。
所以在這一連串的不可思議之下,一個隻有名義,沒有名聲的庶生子皇子李忠居然坐上了大唐東宮太子的位置,一個離奇的結果,甚至是一個恥辱的結果。
事前沒人能預料到太子之位的爭奪會發生這麼多的意外,也沒人想到一開始不被人看好的監國長孫無忌居然會有這樣的絕地反擊,還以為東宮會是淑妃蕭未央之子雍王李素節的囊中之物,蕭未央是這麼認為的,高陽代表的宗室是這麼認為的,眾多朝臣是這麼認為的,就連為自己製定螟蛉養子計劃的王婠對結果都沒有十足的把握,隻是無計可施下的殊死一搏,但長孫無忌就是做到了。
原以為這會是一次權力的更迭,沒想到會是左相權勢的另一個巔峰,之前隻是有權傾朝野“美譽”,現在已經有了執掌朝堂的事實,從前隻是任人唯親,現在居然左右了太子人選,這才是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不隻一人想到了高句麗的淵蓋蘇文廢立王上的前例,這就是先帝以史為鏡的意思?
直到結果真的擺在眼前的時候,眾人才得以複盤左相的整個布局,恐怕從一開始左相的分權就是跟褚遂良的雙簧,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啊,看起來沒有了吏部尚書的權柄,但卻增加了朝堂上的聲勢,所以褚遂良才會拿出皇子皆庶子的說法混淆概念,並且成功。
還有皇後收養皇子李忠的事,什麼早在一月前就知道了,隻是自己忘了說,隻怕是故意藏著掖著吧,就是想在這樣的情勢下給出突然一擊,畢竟這件事提早說出來暴露目的不說,不知道還會遇到怎樣的阻力,現在好了,一次突然襲擊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再有就是兵部尚書李績的支持也來的莫名其妙,兵部尚書是朝堂上最特立獨行的官職,不用看任何人臉色,更不用對任何人卑躬屈膝,因為這就是兵部尚書的超然地位,他的權力直屬於皇帝的兵權,所以兵部尚書是可以置身諸事之外的,沒人知道李績為什麼會支持長孫無忌,難道李績看左相勢大?也投靠了高高在上的監國大人?
又或許,這就是皇帝的意思?
這時候有人想到了皇帝李治在這件事情上奇怪的表現,從始至終李治都沒有對這件事發表意見,同意或者否定,高興或者不高興,都沒有,甚至是有一種不甚在意的感覺,這是錯覺嗎?想到這裡大家又有疑問,可是太子之位畢竟不是一件小事,李治真的會不在意?既然不在意又為什麼選出太子呢?
不懂,搞不懂,這時候眾多老謀深算的朝臣開始看不懂這個年輕皇帝的所作所為了。
難道新皇帝是一個傻子?被長孫無忌操控了?不然為什麼會選擇一個有名無分的庶生子做皇子?甚至有人做出了這樣的猜想。
這時候還有人想到既然李治同意皇後收養李忠,難不成是篤定皇後不會生孩子了嗎?雖然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猜測,那就是皇後不能生育,但僅限於猜測而已,太醫院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消息傳出來,所以現在皇上這樣的做法是不是默認了這個消息?
但不管現在怎麼說都已經是事後諸葛亮,東宮之爭這件事已成定局,沒有再發生變化的可能性,不管誰再有不滿、再有異議,這件事情都必須捏著鼻子認了。
正如蕭未央在大殿上所言,對於任何結果她都認可,隻不過當時她以為自己會是最終的勝利者,但也是有言在先不是,所以哪怕她知道自己已經輸了,並且失敗的很徹底,不但輸掉了自己的未來,也輸掉了兒子李素節的未來,現在她隻能認命。
這就是命啊,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不管蕭未央籌謀了多少,到頭來都隻是籃中水手中沙黃粱一夢,以後她隻能乖乖地做自己的淑妃娘娘了,留給她的機會已經錯過,她可謂是這件事上麵最大的輸家。
第二大的輸家就是支持蕭未央上位的以高陽公主為首的宗室,高陽公主的本意或許不完全是為李素節爭奪太子的位子,更多的是不滿長孫無忌的專權,新皇上位,宗室才應該得到更多的權力,憑什麼是長孫無忌呢?畢竟這是李姓的天下,不是長孫氏的,所以高陽公主才會介入到這場紛爭中,實際上她連蕭未央的兒子也看不上,因為蕭未央自己出身也算是低微,雖然是蘭陵蕭氏,但隻是蕭氏的旁氏,但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才會勉為其難的表示支持。
可是現在出現了這樣的結局,東宮之爭的落敗宗室不但顏麵掃地,聲勢也在此消彼長之下落入下風,之前還可以說是平起平坐,現在就是明明白白的不及監國大人了。
為此高陽公主又一次找到李治大鬨紫宸殿,李治本就性格儒弱,隻能硬著頭皮看著這個性格如火的姐姐表達不滿,隻不過高陽公主這樣做還是讓李治有了些許惱意。
有輸家自然就會有贏家,從表麵上來看,皇後無疑就是最大的贏家,自己雖然沒有生育皇子,在跟蕭未央的競爭中處於下風,但靠著螟蛉養子的計謀不但坐穩了自己皇後的位子,還徹底打沒了蕭未央的幻想,這就是最大的贏家,所以對王婠示好的人絡繹不絕,王婠也是談笑嫣然,似乎這件事從來都沒有影響到皇後的氣度,沒人能看出皇後的強顏歡笑,因為靠一個庶生子維持自己的地位,在彆人看來這是美中不足,但在王婠看來這就是恥辱,所以這依舊是她的緩兵之計,王婠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生一個孩子的想法。
還有一件事,王婠不會忘掉自己當初說服李治的時候,李治的心意:如果認為李忠不合適,可以在以後給自己喜歡的孩子,而這個孩子就是如意肚子裡的孩子,這也是王婠心裡過不去的結,難道她費儘心思跟蕭未央明爭暗鬥奪來的東西,她要拱手於人?王婠做不到,所以看似一切儘在掌握的王婠隻能是勉為其難的應付著大家的示好。
另外還有一個贏家,就是真的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監國長孫無忌,過去稱呼一聲左相是客氣,現在稱呼一聲監國大人是合該如此,宰相府也重新開始門庭若市,仿佛之前人氣清冷不存在,不過長孫無忌也仿佛不在意這些遲到的恭維,仿佛東宮之爭也不存在。
隻是所有人都似乎忘記了這件事其實還有另一個贏家,純屬躺贏的贏家,就是庶生皇子李忠和她的生母宮人劉氏,八歲的李忠還懵懵懂懂不怎麼懂事,但他的生母劉氏聽到李忠成為太子的消息後徹底成了一個傻子,她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太子的母親,或者是一位未來皇帝的生母?這樣的衝擊直接把劉氏這個小人物震驚的說不出話,現在她才明白皇後為什麼會收養自己的孩子,原來如此,她原以為自己的兒子被皇後收養就已經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沒想到還有更大的驚喜,劉氏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她想起了皇後認子當日皇後身邊的宮婢喊自己娘娘的樣子,難道自己真的會做娘娘了?
在劉氏還在幻想的時候,一點都沒有感覺到自己身邊的異常,按理來說她的兒子成為了太子,她這個生母身邊應該不缺道喜的或者巴結的人,可是並沒有,特彆是李忠被皇後帶走“教導”的時候,劉氏的生活並沒有變化,她被大家似有似無的忽略了。
這樣的贏家還是贏家嗎?或許勝負從來都跟她無關。
既然太子之位已經議定,不管是否合情,合理,但至少合規,這是皇帝攜眾朝臣在朝儀大殿共同議定,這就是結果。
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擇一黃道吉日舉辦太子的冊封大典,以及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