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三公閉門磋商 皇帝無奈亂刀亂麻^^……(2 / 2)

原來如此,想明白這個內幕的長孫無忌也就不在說話,用如此荒唐的借口作為政治鬥爭的理由,實在是有些為人不齒,這在太宗朝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再者,表麵上看這是宗室對自己的戰爭,可又何嘗不是對李治這個皇帝的輕視呢?或許宗室現在已經是一個毒瘤。

隻怕自己這一局要輸了,長孫無忌在心中微微搖頭,是對李治的惋惜,也有對宗室吃相難看的不滿。

在長孫無忌之後,也就隻有作為司空的吳王李恪沒有說話,眾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他。

李恪也知道自己這裡有至關重要的一票,所以斟酌良久,李恪投出了奇怪的一票,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即支持也反對。

李恪認同長孫無忌的說法,所以他支持。

李恪也認同高陽公主的訴求,所以他支持。

兩不相幫,這段是符合李恪一貫以來的做法,從他母親楊淑妃開始就是標準的置身事外派,所以楊淑妃能夠在李世民的後宮得以全身而退,陰德妃隻能自囚掖庭冷宮,所以李恪能夠在李承乾的謀逆中得以全身而退,而李承乾被貶為庶民,魏王李泰也被貶為東萊郡王,齊王李佑更是被賜死,唯有他李恪官拜司空,還有上一次高陽公主主使的東宮之爭,李恪也是這樣,最終成為了太子太師,這都是李恪傳至其母置身事外的好處,所以也就不意外李恪做出這樣的選擇了。

但即使是這樣的票數,結果依然是高陽公主兩票比一票半獲勝,難道罷黜房遺直已成定局?

可是坐以待斃不是長孫無忌的風格,這樣被圍剿沒有援兵是必敗的,彆忘了,長孫無忌一樣有極其優秀的軍事才能。

長孫無忌不等聲色的道:“皇上,事關國公之位,臣以為這樣的評斷沒有吏部尚書的參與不合適。”

把褚遂良拉進戰場,這是長孫無忌在規則內能夠施展的最大空間,不過長孫無忌說的也有道理,天下官吏無不出吏部管理,再想把其他人拉進來也沒可能了。

長孫無忌話音剛落,李元景、高陽公主等人馬上就變了臉色,他們誰不知道吏部尚書褚遂良是長孫無忌的人?上一次東宮之爭他們就是輸在半路殺出的褚遂良手中,怎麼可能讓長孫無忌故技重施?馬上就出言反對。

隻是一個“不可”說出口,總要有合適的理由,可是長孫無忌能說出口就是篤定他們沒有合適的借口拒絕,最後無奈之下,李元景隻能道:“這本是三公會審之事,就算是宗正寺卿李道宗都隻是陪審,隻能算半票,現在褚遂良作為吏部尚書,也隻能算半票,這已經是他們最大的讓步。”

雖然這看起來是讓步,實則已經把到手的勝利拱手於人,因為褚遂良的立場是毋庸置疑的。

果然,在褚遂良聽詔到來之後馬上反對這件事,更是不客氣的表示如果做了這件事是會讓世人恥笑的。

宗室幾人聞言又是一陣冷哼,本來穩拿的局麵就這樣被長孫無忌扳回去,臉色已經很難看。

敗局扳成平局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麵對這樣的險局,臉色也是很難看。

現在有了褚遂良的半票,二比二,李治沒有想到難題重新擺到了自己麵前。

這算不算多此一舉?這算不算聰明反被聰明誤?李治就是不想做這件事的決定才想要嫁禍於人,沒想到兜了一大圈子,難題又回到了自己這裡,臉色也開始不好看。

可是眾人臉色難看歸難看,今天這件事肯定是要有一個結果的,不可能三位三公,搭著一位吏部尚書和宗正寺卿今天解決不了一件家務事,這傳出去可不好聽,再就是今天的對局就是戰場,還不到鳴金收兵的時候,高陽公主想要贏,長孫無忌不想輸,這也是宗室和監國幾次爭鬥局勢最勢均力敵的時候,誰都不想放棄,放棄就代表認輸。

幾人閉門磋商此事從半上午直到中午,內侍監前來問候午膳也被趕了出去,繼續餓著肚子商量,然後又到了下午,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大唐朝堂地位最高的幾人在商量什麼重要的國家大事,都廢寢忘食了,誰能想到是為了一件荒唐的家務事?幾位大臣為了一件家務事進行的閉門會議,隻是閉門會議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都沒什麼人說話,大家都知道對方的目的,反正自己不會同意,多說無益也就懶的開口。

事情發展到這樣焦灼的狀態大家都知道不會有結果,至於大家為什麼不開口?目光齊齊看向了皇帝李治,二選一,是皇帝展現氣魄的時候了!

李治在大家齊齊的注視下,氣打好幾處來,現在他算是體會到了做皇帝的難處,皇帝無小事啊!就算是一件小小的家務事也夠幾位三公吵一天了,而且還吵不出結果,到頭來還是自己這個皇帝看著辦,可是自己怎麼看著辦?自己能看著辦早就辦了,至於拖到現在持續擴大戰場嗎?

可是眼下的情勢已經說明大家就等皇上的意思了,李治乾脆眼一閉心一橫,畢竟自己還是皇帝,他們讓皇帝不舒服,那皇帝也能各打五十大板,說道:“諸位大人說的都有道理,所以朕決定:梁國公房遺直對高陽長公主失禮屬實,有損皇家顏麵,該責罰,但念在初犯,不至於被罷爵,所以暫時停止其梁國公爵位的俸祿和待遇,在家禁足反思,至於結果以觀後續,就此結束此事,這就是朕的禦批,各位大人各自歸家吧。”

李治說完不等幾人回應就先行離開,午膳也不去補了,都快晚上了還吃什麼?氣都氣飽了,直接去武昭儀那裡消氣去了。

李治離開後長孫無忌跟李元景等人也是冷哼一聲各自離去,這一次算是雙方的一次短兵相接,各自都是親自下場,代表著雙方的矛盾已經是徹底激化。

對於這一次李治處理這件事的結果,雙方自然是都不滿意,明麵上看皇帝是打個五十大板,也就是各退一步,但高陽公主自己親自入場就是想要必勝的結果,沒想到最終的結果還是以平局收場,自己豁出去臉也就這麼一個結果,必定不會滿意,但也算是在跟長孫無忌的鬥法中贏了一小局,不是還暫時停了房遺直的爵位嗎?這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至少眼前房遺則和李元景女兒的婚事不會有問題了。

還有就是李恪和李治的立場問題,作為同一個李姓,李恪一貫的騎牆派作風讓高陽公主很不滿意,可是李恪現在作為宗室最位高權重者,高陽公主也不便明說,至於李治這個皇帝,高陽公主就算有不滿就更加不便明說了。

長孫無忌的不滿更多的是對高陽公主為首的宗室,之前長孫無忌還以為雙方之間哪怕有權勢之爭,但也會為此起碼的體麵,畢竟都是位高權重的體麵之人,所以長孫無忌贏也贏的體麵,宗室輸了長孫無忌也留了情麵,沒想到現在會這麼吃相難看,不擇手段,僅僅用一個“失禮”的借口就想奪一位國公的爵位,這不就是明目張膽的搶嗎?這就有些太胡作非為了,真把他長孫無忌當做好人了?

不過對於李治的表現長孫無忌倒是認為還行,雖然有些亂刀斬亂麻,但也算是有一些皇帝該有的製衡的想法,這件事也不至於讓大家鬨得太難堪,還算是體麵的被解決掉。

隻是...長孫無忌抬頭看了看這大唐的天空,烏雲密布,似乎又要有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