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十七) 喜訊……(2 / 2)

第二天到了。

喬琳打著哈欠走到了餐桌前,把鈴蘭連花帶瓶都端去了廚房的水池邊,為它換水。

保羅則從一樓的客房走了出來,伸了個懶腰,走到她身後環抱著她。

“Hey,甜心,你今天起得很早嘛。我還以為我得上去叫你。”

喬琳毫不驚訝地回頭吻了一下他,“你今天幾點醒的?我以為你會晚點起,我們昨晚很晚才休息的。”

“五點,”保羅笑著聳了下肩,“我隻是習慣了。你得知道,在有很多孩子的家裡長大,你就會學到想要擁有自己的時間獨處,你就得在所有人之前起床。”

“所以,”喬琳回頭笑著看他,“告訴我,你獨處的時候都做了什麼?”

“謝謝你允許我把你家的客房當做工作間,我改了改我手上的劇本。”

喬琳挑了下眉,“聽起來挺有效率的嘛。”

“確實,而且我還能更有效率,”保羅笑著走到烤箱邊,拉開箱門,“我做了你最愛的烤芝士培根三明治,而且確保它不會在你醒來前變成乾巴巴的口感。”

喬琳看著他,突然覺得有點說不出話。她知道他一直很遷就她,可是……

“天呐,”她的眼睛裡似乎帶上了一點水汽,“你有一天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父親。”

喬琳說完這句話後立刻知道自己失言了,她不好意思地假咳了一下,“你能假裝沒聽到剛剛那句話嗎?”

保羅的嘴唇顫抖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對她說:“我可以假裝我剛剛患上了突發性耳聾,然後我現在又康複了,怎麼樣?”

喬琳笑著翻了個白眼,“好了,讓我嘗嘗這個三明治到底怎麼樣!”

等保羅轉身背對喬琳開始煮咖啡時,他才忍不住輕輕地歎了口氣。其實剛剛他也被喬琳的反應驚到了,他知道她不是想到了他們要成家或者是彆的東西,她還太年輕,他也太年輕,他們都沒有這種想法。可是,在喬琳心底深處,那裡一直有個非常深的傷疤是關於她父親的。

他又輕輕地歎了口氣。

等他轉身麵對喬琳時,他又能輕鬆自如地同她開玩笑了。

“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要鄰近假期了,我們這個區的送報員似乎也想放假,這些天他們送報紙的時間都變晚了。我媽媽抱怨好幾次了。”

喬琳驚訝地挑了下眉毛,“今天的《紐約時報》還沒到嗎?”

“我還沒去看,你一會兒記得給南瓜加糧,我隻給它換了點水。”保羅一邊叮囑著喬琳,一邊走向門口,準備從信箱裡拿信。

等喬琳吃完三明治,又給鸚鵡喂完食後,她才發現保羅正在對著桌麵上攤開的一堆未拆封信件發呆。

“你為什麼一直在看著信件發呆?”喬琳笑著打趣,“我很確定這裡麵大部分都是我和媽媽的賬單,還有垃圾廣告和郵購目錄。”

保羅拿起其中一封未拆封的信朝著她晃了晃,“我在等你來,我剛剛遇到了郵遞員,他本來準備去我家投遞的,可他既然見到我了……”

“這是什麼信讓你這麼緊張?”

喬琳好笑地湊過去,還沒等保羅回答就自己發現了答案。

“聖丹斯!天呐,baby,他們給你寄信了,你進了?看這個厚度,不可能隻是一封說你沒被選中的拒絕信吧!”

“我還沒看裡麵的內容,我在等你,”保羅笑著遞給她另一封未拆封的郵件,“這兒也有一封是給你的。”

喬琳就沒有他那麼好的耐心了,立刻拿起拆信刀乾脆利落地拆開了信。

她沒管裡麵附帶的其他玩意兒,直接把目光聚焦到了重點上,大聲念了出來:

“親愛的喬琳,恭喜!我們很榮幸通知你《臨終影像》已經受邀參加1993年聖丹斯電影節午夜項目(非競賽),我們將於1993年1月21日至31日期間為《臨終影像》安排7場放映活動……”

喬琳念到這裡時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驚叫道:“天呐,baby,我被選中了!”

保羅笑著說:“祝賀你,親愛的!”

他說著便將自己的那封信也拆開了。喬琳靠在他肩上,同他一起讀那封信——

“親愛的保羅,恭喜!我們很榮幸通知你《香煙與咖啡》已經受邀參加1993年聖丹斯電影節短片電影項目(非競賽),我們將於1993年1月21日至31日期間為《香煙與咖啡》安排7場放映活動……”

喬琳立刻雙手捧住男友的臉,在他的額頭吻了一下。

“恭喜你,親愛的!我簡直不能更高興了,我們都能去了!”

喬琳深知作為入圍電影人出現和作為觀眾出現到底有多大區彆,這簡直就是她想象過的最完美的結果了。

“我們都值得這個,蜜糖,”保羅笑著回吻她,“不過我們還得感謝91年聖丹斯新增了午夜和短片這兩個項目。”

喬琳挑了挑眉,“這話倒是沒錯!”

保羅見她一臉故作嚴肅的樣子,忍不住把手裡的賀信扔到了桌子上,轉身伸出手捉弄起了她。

喬琳被他撓癢癢般的動作弄得大笑起來,倒在了沙發上,保羅順勢壓在了她身上。

她一邊笑,一邊反抗他,“你這個壞家夥,快起來。”

保羅則故意往她覺得癢的地方使勁,讓她笑得根本停不下來。

等兩個人都玩夠了,他們才停下來。

保羅溫柔地把喬琳弄亂的頭發順了順,幫她把掉下來的發絲重新撥到她耳後去,隨即看著她的眼睛說:“蜜糖。”

“嗯?”喬琳微笑著同他對視,隻覺得他的眼睛實在像是施了針對她的魔法,讓她沒法移開半點目光。

“我愛你。”

喬琳笑著點點頭,回應道:“我也愛你,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