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繼續2 主題:【科普安利 | 喬……(1 / 2)

主題:【精華】【科普安利|喬琳·阿普爾比】

來自:Momo

2024-02-14 已編輯

雖然覺得喬琳·阿普爾比真的還需要我來科普嗎,但是今年終於輪到我去見她了,所以必須給我女神寫個安利貼。

跟我一起念,入我瑪麗神教,保你滾到尖叫!

(好吧,我知道這個口號很土,彆罵了,彆罵了,孩子已經在哭了.jpg)

長文預警,主要討論樂隊Vio Velvet(簡稱紫絨)的六張專輯和女神的個人專輯。如果我有什麼疏漏的地方,請大家補充!

Here we go!

【1. Vio Velvet的開始】

1989年的洛杉磯,一群姓氏首字母湊在一起能組成BABY這個搞笑名字的搖滾青年湊在了一起。除去鼓手羅拉·貝利是被表哥,也就是吉他手羅德·約夫強行拉過去的外,貝斯手史蒂夫·布魯克斯和主唱喬治·阿普頓都是羅德在高中時期結識的朋友。受到70年代朋克樂隊New York Dolls的啟發,他們決定故意使用B.A.B.Y.這個名字。

這群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高中孩子很快就在洛杉磯的地下圈內部建立起了人脈,開始打造出一支繼承了噪音搖滾和佩斯利地下音樂風格的樂隊。史蒂夫作為樂隊裡唯一一個大學生,為樂隊提供了車庫用來排練,還提供了一部分啟動資金。他事實上還兼任樂隊經理的角色,為樂隊尋找演出機會。

但問題在於,主唱沒把這份樂隊愛好當成是未來發展的事業,在樂隊成立後的第二年,他決定離開洛杉磯前往馬薩諸塞上大學。而失去了主唱的BABY陷入了解散的邊緣,他們決定改革樂隊,將樂隊從BABY改為Vio Velvet,並且重新招募一個主唱和一個節奏吉他手,或者一個主唱兼節奏吉他手。

而在美國的另一側,17歲的喬琳·阿普爾比還在紐約一所精英女子高中讀書。這所學校以鼓勵學生多樣化發展著稱,還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這讓她很容易就在同學裡找到了誌同道合的人,她在一邊忙著擔任學校樂團豎琴首席的同時,還偷偷組建了一支學生搖滾樂隊Vacuum。他們從翻唱樂隊起步,很快就發展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樂隊。

但喬琳同樣遇到了問題,那就是她的同伴們都決定去上大學,樂隊馬上就要分崩離析了。她是不是也要上大學呢?她曾經想做個職業豎琴家,可很快她就意識到她自己或許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豎琴演奏家,但她永遠不能成為大師。現在她是否應該跟她的同學們一樣,去一所常春藤大學,然後按部就班地走入社會主流呢?

命運的齒輪在這一刻開始轉動。1990年夏天,為了慶祝朋友和自己的17歲生日,喬琳飛回了她長大的洛杉磯,在老牌搖滾俱樂部The Roxy門口遇到了紐約時的老鄰居羅德·約夫。後者大喜過望,立刻對她發出了加入樂隊的邀請。

在猶豫過後,喬琳接受了羅德的邀請,並且用超強的表演和歌曲創作打動了樂隊的鼓手和貝斯手,從此Vio Velvet真的誕生了。

現在隻剩下一個問題了,喬琳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生活在紐約,她要如何跟樂隊一起排練?更何況,她是個未成年人。幸運的是,喬琳的母親瑪麗亞·阿普爾比年輕時是個嬉皮士,對女兒的管教以鼓勵為主,喬琳很快以一份接近完美的SAT成績作為交換,獲得了暫時離開學校,在家上學的特權。然後她一個人回到了童年時長大的洛杉磯,開始同樂隊一起工作。

當然,瑪麗亞之所以敢這麼放縱女兒,是因為她正在爭取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調動,不到三個月後,她也被從紐約調動到了洛杉磯。不過很快,她又因為升職被再次調回了紐約,這是後話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曆史了,喬琳順利從高中畢業,放棄了到手的耶魯大學早申錄取,選擇給自己一年機會,看自己能否在洛杉磯取得什麼成功,搞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

1991年,紫絨開始正式錄製自己的樣本唱片,如《19》《Without You》等,並且開始在加州地區進行巡回現場演出。與此同時,他們在一家名為藍色蝴蝶的音樂酒吧駐場表演,在那裡喬琳接觸了比以往更多的英國搖滾樂。紫絨本身也開始吸引了一些唱片公司的注意。有製作人向喬琳提出作為女孩流行組合的成員出道,但被她拒絕。

在樂隊第一份滿意的Demo完成後,喬琳將磁帶交給了R.E.M.主唱邁克爾·斯蒂普。後者在聽過這份樣帶後將他們介紹給了洛杉磯製作人貝斯爾·巴拉德,紫絨開始跟巴拉德一起合作錄製他們的第一張唱片。喬琳和巴拉德的合作非常順暢,前者確立了實驗性和挑釁性的音樂創作基調,後者則為她的創意引入了更多流行感,再加上樂隊其他成員的精彩貢獻,紫絨的首張錄音室專輯《非法宿醉》誕生了。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一個19歲少女作為主導,寫出了美國曆史上銷售最快的專輯之一。事實上,這隻是個開始,20世紀美國最暢銷的一百張專輯裡,紫絨有四張,跟重搖滾樂隊齊柏林飛船排在一起,超過了老鷹樂隊。

【2.音樂之路】

樂隊貝斯手史蒂夫將他們的新歌帶去了他兼職的電台播放。不過他絕對沒想到,這首後來被視作經典絕情分手歌的《Without You》在沒有唱片公司支持的情況下能在西海岸的大學電台中走紅。毫不誇張地說,這就是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的電台版病毒式傳播。

總之,本來就對紫絨感興趣的唱片公司們開始競相爭奪他們,各種唱片邀約紛至遝來。擱一般樂隊可能在這個階段就被最好的數字哄騙,然後開始給唱片公司打工,但喬琳發揮了家世的超能力,在大律師的幫助下簽進了麥當娜和華納共同成立的小牛唱片。雖然樂隊事實上失去了對唱片的控製權,但是比起那些被唱片公司坑害的年輕樂隊,他們已經算幸運得多得多了。他們還在那裡同樂隊後來的長期經理人哈利·奧賽裡結成了同盟。

接下來的事大家應該就非常熟悉了。紫絨分彆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發行了後來被稱為“名氣的故事”的三張專輯《非法宿醉》《魚缸》《It’s OK To Be Human》。

之所以它們被音樂雜誌總結為“名氣的故事”,是因為它們基本上講述了一支搖滾樂隊從生到死再重生的故事:

《非法宿醉》:樂隊從掙紮困惑的青春期取材,涵蓋了想要取得成功、征服世界以至於可以下決心拋棄一切的主題。

《魚缸》:成名後感覺生活被困在一口透明的魚缸中,美好得像是楚門的世界,又嘲諷了媒體和名人崇拜如何被大眾奉於神壇的社會現狀。

《It’s OK To Be Human》:擁抱人性的缺陷,開始內省並且找到自我內核的平衡,宣布樂隊正式成年。

因此這三張專輯也被粉絲們調侃為“搖滾樂隊如何投胎三部曲”——喝個爛醉,摔魚缸裡,然後重新做人hhh

嚴肅地說,儘管紫絨此時內部關係還算平穩,但是喬琳以她極其豐富敏感的觸覺挖掘了樂隊的生活被名氣和財富衝擊後發生的變化,實際上將這三張聽感並非完全一致的專輯統一到了一起。

如果仔細想想,這個三部曲幾乎很有預見性地寫出了紫絨自己的故事——取得成功,在巔峰時期崩潰,又重新和好。但這也是後話。

這三張專輯我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樂評評價最低的《魚缸》。這張專輯誕生於一個非常痛苦的階段,在原本應該是二專的三專《做人》被唱片公司否決後,紫絨隻得重新撰寫專輯。於是喬琳在一夜之間寫出了《一首情歌》,它的原名叫做《熱單一號》,足以看出喬琳當時內心的憤懣了。

可也許正是這種痛苦促使這張專輯有了一種不同於其他兩張專輯的聽感,喬琳在大部分專輯中都很少表現出這種不穩定的情緒。《魚缸》裡的喬琳聽起來像是一隻受了傷的稚虎迫切想要逃出牢籠,她常常表現出虛張聲勢的咆哮聲,假裝自己是隻森林之王,可實際上她聲音那種虛弱和茫然感一覽無餘,幾乎讓人有種憐愛感。但等你真的開始憐愛她時,你又會被她的音樂立刻揍回現實,現在你也是楚門世界的一部分了,你被她的表現欺騙了,你表現出了她想要你表現出的情緒。到最後,你隻能鼓掌說,表演得好!

而且作為一個非常會在歌詞裡講故事並且掩飾個人故事的女人,喬琳在《魚缸》中表現出的真實譏誚實在非常難得,是個人情緒拉滿的一張專輯。

此外這張專輯裡有我最愛的《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這是很罕見的早期喬琳承認脆弱的時刻,真的字麵意義上拯救了我的生活。

另外,首專《非法宿醉》堪稱另類搖滾入門必聽,聽感好,噪音牆厚厚的也很順耳,旋律更是沒得說,歌詞還很貼近青春期生活,但凡15到28歲都逃不過的歌詞,幾乎是把當時噪音搖滾和迷幻搖滾最好的技術拿來寫流行樂,能不迷倒你算我輸!

當然,如果你自詡不需要入門了,那三專《做人》就是必入的,真正意義上的雅俗共賞,橫跨多個流派,讓你徹底明白紫絨為啥在技術性上沒有任何噴點,還能活得像個Pop樂隊。更可怕的是這張雙碟還很先鋒,《宇宙恐懼症》一響,足以high到讓你忘記這是90年代的氛圍音樂,無論從技術還是藝術性上講一點年代感都沒有,簡直引領潮流的那種。

《做人》裡還有《再見,拉斯維加斯》這首夢泡中公認最偉大的歌曲之一。這歌有多好呢,打個比方,有樂評說“其他樂隊拚了命地得靠違禁精神藥物和60年代音樂實現這種效果,可紫絨生來就在天堂”。

還有現在已經是歐美派對金曲的《深夜電話》和體育場大合唱《醒來》,更彆提每個美國人都絕對聽過的《我們乘風去》了。

《做人》是1996年《滾石》年度最佳專輯,雖說《滾石》審美很土很直男,但是這個分量是絕對不輕的。更彆提格萊美的年度專輯和最佳搖滾專輯了,大家都明白這評價不一定是你心目中最好的,但絕對不是水出來的。

總體上,這三張專輯連起來聽有種在探險的感覺,你會感覺自己在一艘舢板小船上,順流直下,衝入你不該去的大海,在波濤洶湧中死命掙紮。在這驚心動魄的旅途中,喬琳美麗的歌聲一直像是燈塔一樣指引著你,將所有鬆散的主題收攏在一起,然後帶你直抵她創造出的應許之地。

但要說更能製造出顱內高潮的還得是紫絨接下來的第四張專輯《烏托邦餘燼》。

不過在說這張專輯前,有必要指出一件事,三專結束後小牛跟紫絨的合同到期,各大唱片公司早就開始向紫絨求|愛。他們這時候不僅是20世紀商業意義上最大的搖滾樂隊之一,而且在藝術地位上也真正躋身了最偉大的搖滾樂隊行列,因此有不少公司的報價非常誇張,其中最為誇張的還要屬小牛的母公司華納。

華納這時候處在風雨飄搖中,又跟小牛唱片關係一般,絕對不能失去紫絨的影響力,於是他們開出了巨額支票——史上最大的唱片合同!紫絨最後同意了,拿下了這份估值八千萬美元的合同,同華納一起成立了紫絨自己的廠牌巴比倫。

被簽入華納後,紫絨交出的第一張專輯就是《烏托邦餘燼》。在一千萬美元預付費的支持下,樂隊這次想要瘋狂探索搖滾樂未來的手又按耐不住了,於是他們開始探索弦樂、嘻哈節拍、Funk與搖滾之間的美麗結合,喬琳開始進一步擁抱自己的古典背景,將整張專輯在音樂性上推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這可是張在全球狂賣2000萬張的情況下還能被婊叉打十分的神專!我記得有個采訪裡Blink-182樂隊的貝斯手說他不同的情況下買了18張《烏托邦餘燼》,就因為他太喜歡專輯裡那種和諧到完美的編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