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為什麼,就是想去玩。”孟圓菱說著幫秋華年把騾車往豆腐坊後院拉,“快進來賣糖吧,你兩天沒來,好幾個老客戶問你呢。”
秋華年熟練地賣起了高粱飴,現在高粱飴的銷量已經下降到穩定值,每天能賣出一百條左右,雖然一個月下來也有個三兩銀子,但想吃好穿好,讀書修房子,顯然還不夠。
秋華年已經打聽過了,以家裡院子的大小,蓋一院亮堂的磚瓦房,至少得十五兩銀子。
秋華年不想在草房裡過冬,今年冬天前必須搞定房子,蓋一院不漏風的磚瓦房,弄一個室內廚房。
想多賺錢,要麼探索新道路,要麼擴大已有東西的銷路。
前者受到原材料、市場購買力、人脈資源等現實因素的製約,一時半會兒想不出好的,而後者也不簡單。
畫畫方麵,短期內已經沒有一個清明節這樣的特殊節日能給他賺快錢了,秋華年問過王誠,他說下次估計要到秋天的中元節。
高粱飴在清福鎮的市場已經開發完了,其他地方……
秋華年正想著,突然看見孟圓菱的二哥孟武棟趕著騾車送豆腐回來,眼睛豁然一亮。
“武棟哥,我想和你問個事兒。”
孟武棟接過孟圓菱遞的布擦了擦汗,“華哥兒你說。”
這些日子下來,秋華年和孟家人已經很熟了。
“你們豆腐坊的豆腐,一般是哪些地方訂的多啊?”
孟武棟沒有想直接熟練地說,“清福鎮下麵八個村子的人家辦大席都從我們這兒買豆腐,還有隔壁鎮一些離得近的村子,不少也找我們定。此外,也有已經發達了搬到城裡,但還惦記著這口豆腐的人家。”
孟家的豆腐坊經營了三代,積攢了不少熟客和回頭客,孟武棟時不時出門送大筆訂單的豆腐,為豆腐坊賺了不少錢。
“你想不想在送豆腐的時候順便賣高粱飴?”
秋華年在杜家村時,也有一些家境不錯的村人直接找他給孩子買糖吃,一天能賣出個十來根,雖然數目少,但若跑的地方多了,也是一筆錢。
“華哥兒你的意思是……”孟武棟比自家大哥心思活泛的多,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關竅。
“想,怎麼不想?反正家裡這輛騾車閒著也是閒著,除了我沒人用,就算不送豆腐,我也能去那些村子賣,還能去隔壁鎮的大集。”
有些村子路不好走,有些村子不願意和不熟的人做買賣,但這對孟武棟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他早就跑熟了。
孟武棟越想越覺得這門生意適合自己做,迫不及待地問秋華年,“華哥兒,具體是怎麼個賣法,你給我說說?”
孟圓菱嫌棄地把他手裡亂揮的擦汗布奪了過來,“二哥你穩重些,怎麼像年齡比我還小似的。”
孟武棟對幼弟笑了笑,沒有解釋。
他這兩年確實有些心急,畢竟年齡已經過二十了,還沒定親,手裡也沒有自己的營生。
家裡的豆腐坊父母擺明是要傳給大哥的,兩人雖是兄弟,但大哥已經成親,以後有了孩子分家是遲早的事,他不能一直賴在豆腐坊裡靠送豆腐吃飯。
之前有幾個人來說媒,孟武棟想了想都推了,他心裡有自己的主意,如果不能先立業,成家也沒什麼意思。
秋華年見孟武棟願意接活,笑著點了點頭,他看中孟武棟對附近的村子熟悉,也看中他心思活泛有進取心,所以選擇和孟武棟合作。
“賣法很簡單,你從我這裡半價取貨,再去鎮子外麵以一文錢一根的價格賣出去,我不管你怎麼賣每天賣多少,取貨時就錢貨兩清。”
這聽上去讓了很多利,但這些額外的糖秋華年做出來後就能直接收錢,不用再費力去賣了。
給孟武棟的利益夠多,也能激勵他想方設法擴大高粱飴的銷路,秋華年從不懷疑本土古人們的智慧,希望以後能收獲一個驚喜,就算沒有,也不損失什麼。
孟圓菱看見自家二哥興奮的樣子,心裡也為他高興,過了一會兒撐著下巴感歎,“我是不是也得想辦法賺錢啊?”
秋華年看他,“你又怎麼了?”
“你這麼會賺錢,咱倆都是哥兒,關係還好,我要是不如你以後嫁人了怕是要被婆家嫌棄。”
秋華年看著孟圓菱還帶點嬰兒肥的臉,聽一個十五歲的小少年在這裡感慨嫁人太奇怪了,雖然他自己現在也就十七歲。
“你先好好幫家裡賣豆腐,不要著急,就算賺錢第一也是為自己賺的,不是為了讓婆家看得起。”
秋華年總覺得孟圓菱似乎多了一點心事,可目前還看不出端倪。
現在這個天氣,高粱飴做好後放在籃子裡蓋上布,能保質七天時間,孟武棟用自己攢的錢和秋華年先拿了二百條高粱飴,沒兩天就全賣完了,讓秋華年刮目相看。
家裡正房收拾出來,擺了幾張秋華年翻修過的小桌子,杜雲瑟每天在這裡讀書,順便教兩個孩子識字。
他沒有辦私塾的打算,但胡秋燕一家幫了自家許多,於是把她家的雲康也叫來,跟著一起免費啟蒙。
胡秋燕高興極了,隔三差五送條魚過來,兩家的關係也愈發親厚。
這天傍晚,秋華年正洗了頭拿布擦乾,突然聽到門外傳來小小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寶泉家的大兒子雲湖和大兒媳魏榴花站在外麵,腳邊放了幾個大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