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的廠長見狀,心裡暗道糟糕。
老華的脾氣也太硬了,這麼搞廠裡是要出亂子的。
為了避免矛盾再繼續激化,於科長的犧牲曆曆在目,可不能再激化矛盾讓敵人有可乘之機,為了安撫局麵,廠長也顧不上華書記的麵子了,趕緊趁機出列走下台階,一把從人群中抱起李星,溫和的顛了顛懷裡瘦小的孩子,而後看向大家,語重心長的安撫人心。
“同誌們,工友們,大家都彆急,華書記如此也是一心為公,華書記的人品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今日之所以這般也絕不是針對烈士遺孤,他隻是對事不對人。而且我保證,精簡也不是隻簡孩子一個,是許許多多個,許是你,許是他,許是我們在場大多數的人,大多數的家庭,隻要不符合政策,便是我這個廠長也不例外。”
事情關係到了自己,激動的眾人驀地一靜,廠長又顛了顛李星,抓住機會趁機話風一轉。
“不過大家說的也很有道理,政策是政策,現實是現實,法理還不外乎人情呢,我們也得從實際問題出發考慮,這樣,就今日這個事情,我們聽從廣大工友們意見,大家可以舉薦,我們立刻從全廠上下抽調代表,大家心平氣和的坐下來一起商議一下,我們廠領導也不是一言堂,大家完全可以各抒己見嘛。放心,我們一七五全廠上下齊心合力,一定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絕不讓英雄抱憾,讓遺孤幼無所養的。”
廠長沒有一點架子的努力安撫著人心,說的也在理,於是大家這才慢慢冷靜下來,也不知是誰起了個頭開始報名,緊接著在場人群一個個都積極踴躍舉手。
“廠長算我一個。”
“我我我,我也要參加。”
“我也來。”
再然後李星發現,明明自己才是事件主角,最後事情走向卻仿佛跟她這個主角沒什麼關係一般。
她就這麼被廠長交托給陳悅與小何乾事倆女同誌,然後被她們牽著哄著目送人群散去,目送代表們進入廠辦研究開會,她則是被領回了食堂,繼續吃飯填飽肚子去了。
這一開會研究就是半天,半天裡,廠辦一樓大會議室熱鬨非凡,裡頭的談話爭辯,被陳悅看的死死的李星是完全不得而知的,她隻知道,半天一晚上過去,次日清晨,全一七五召開大會,大會通報了對於她這個孤兒去留的最後決定。
大會上,工會主席廖主任坐在主席台上,對著包裹著紅布的話筒,向全廠通報了事情處理辦法。
“咳咳咳,同誌們,工友們,大家靜一靜,昨天經過廠辦,各級領導,還有工人代表們的研究決定,大家一致認為,關於烈士於春華同誌遺孤的處理解決辦法如下……”
等廖主席通報完畢,台下眾人沒有反對,事件主角李星就被陳悅跟她媽媽郝會計帶著,當著眾領導與工人代表的麵,就在廠長辦公室裡簽署了一份書麵承諾協議書。
協議內容是因著李星年紀小無人照顧,加上國家精簡人員回鄉的政策,她一七五又無親屬,單位不收留無關人員,她本身是無法滯留一七五,符合政策,精簡回鄉,收回她們母女眼下住的房子,但因為其母於春華同誌為一七五做出的傑出貢獻,一七五決定等她年滿十六後,可以憑借著此份承諾書接替她母親於春華同誌的工作,入職一七五成為一七五工廠的正式員工,不僅如此,到時候她一入職,單位還會立刻給她分配一間房子。
此承諾由廠辦,黨支部,工會,財會科,人事科,後勤科,采購科,保衛科,婦聯,以及工人代表,業務骨乾共同見證並簽字,承諾協議一式三份,廠辦保留一份,李星一份,後勤資料處保存一份;
另外,於春華同誌犧牲後工資補發三個月,一次性發放給李星,至於烈士撫恤金,考慮到孩子還小,回鄉投奔父親的情況還不知道是什麼個樣子,身上帶多了錢財就如小兒抱金磚於鬨事,為了孩子的安全與未來考慮,廠裡一致決定,撫恤金不一次性發放,以每月烈屬補助款的名義發放下到孩子戶籍所在地的武裝部,且指明隻有孩子親自到場武裝部才可領,彆人任何人都不可代替。
到此事情還不算了結,這會子李星去留被決定後,華書記也終於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態度太過強硬,怕傷了孩子的心,也是怕李星回鄉後日子不好過,華書記還當麵表態,李星回鄉跟親生父親生活後,除了每月的烈屬補助,他還另外單獨從他的工資補助中拿出十斤糧票補貼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