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田蚡見灌夫破口罵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勸灌夫向田蚡磕頭賠罪,他不肯,還說了一些刺耳的話。田蚡就把他押下牢獄,並把灌家親屬全部拘禁,準備滿門處死。竇嬰怪自己不該勸灌夫同去賀喜,以致鬨出了這場大禍,便拿出錢來,四處托人疏通,並且上書求見漢武帝申訴道:“灌夫酒醉得罪丞相,罪不至死,請求作主裁決。灌夫是有名的勇將,當年他父親陣亡,他曾匹馬單槍,殺入吳軍,身受幾十處創傷,還不肯退下,誰不知道他是國家難得的壯士,現在為了一杯酒的小事而全家抄斬,恐怕太過分了。”可是田蚡卻竭力說灌夫橫行霸道、無法無天,在家鄉潁川廣積家財,欺壓良民,而且排斥皇族,真是罪大惡極。竇嬰一怒之下,揭露了田蚡的貪汙舞弊等種種劣跡,田蚡也就肆口誣控竇嬰、灌夫招納豪俠,圖謀不軌。兩大皇親,一時吵得不可開交。漢武帝也難於決斷,就叫大臣們發表意見。
禦史大夫韓安國(長孺)吞吞吐吐地說:“魏其侯說,灌夫平時有功無過,酒後失言,不應當陷於重罪,這話是對的。丞相說,灌夫胡作非為,危及國家。這話也不錯。究竟怎麼處理,還是憑陛下聖明定奪!”其餘大臣,有的也不痛不癢說一兩句,大多數人都不敢開口。當時隻好不歡而散。田蚡坐車離宮,在宮門口看見韓安國正在前麵走,就叫他上車同行,埋怨他道:“長孺!你應當同我一起對付那個禿翁(指竇嬰,譏辱他沒有官職),為什麼首鼠兩端呢?”
“首鼠兩端”,是進一步、退一步,又要顧這頭、又要顧那頭的意思。比喻疑慮不決、沒有主見、畏畏縮縮、哪一方麵都不敢得罪。
至於“首鼠”兩字的一般解釋為:“首鼠,一前一卻也”。《埤雅·釋蟲》說: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時,總是兩頭觀望,畏首畏尾,所以叫“首鼠兩端”。但《後漢書》的《鄧訓傳》作“首施兩端”,《西羌傳》又作“首尾兩端”。《三國誌·吳誌·諸葛恪傳》又有“緩則首鼠”的說法。有人把“首鼠”解釋為遲疑。還有人說“首鼠”和“首施”,都是“躊躇”的音變,“首鼠兩端”或“首施兩端”,其實都是“躊躇兩端”的意思,也就是又想顧頭又要顧尾、躊躇遲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