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神的周瑜 三國宅男會認真討論周瑜……(1 / 2)

三國隨筆 老牌同人女 2573 字 10個月前

三國宅男會認真討論周瑜的攻蜀是否可行。三國宅女的論題不是這個,而是公瑾就是個神仙。

遺憾的是他變成神仙後,從美學角度講,就索然無味了。所以心存把周瑜還原成人的目的,我對周瑜一直持冷眼旁觀的態度。後來發現,他最感動我的,是知道明知取蜀是一場泡影,還一定要去...又一個不屈的凡人悲劇。周瑜應該知道孫權不支持。他居然連孫權都沒搞定就出發了。奇特。

有同人,說周瑜跟部下先說:我要取蜀。群情激昂。然後他正式上書孫權。這種NC設計每每都讓我黑線:彆說軍隊,即使在公司裡,你啥時候聽說決策是先征求下屬意見的?風聲啥時候是從下麵傳來的?和這樣的“常識觀“爭論,屬於自討苦吃。

周瑜世家,但比起祖上,到他這一輩算是稍有衰落。他跟了孫策,算是“中興”了一把。拋去什麼鮮衣怒馬少年豪情之類的浪漫字眼,這其實是亂世的生存之道。

江東少年,確實有些蠱惑仔打家劫舍的味道。策瑜相會後,孫策給了周瑜兩千兵,50匹馬。這裝備確實挺寒酸。後來隊伍壯大,到萬人而已。江東實力大幅度增長,其實大多在孫策死後,孫權接手的幾項擴展戰事。江夏黃祖之役等勝利都提供了軍備擴展的機會。

周瑜在孫策死後將兵赴喪。當時江東統兵並不是周瑜一人。他遠遠還沒有到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程普等人尚在壯年,周瑜不過二十六。孫策死後,周瑜將兵服喪,才確認了他在江東軍事集團中的位置。孫策的托孤臣是張昭,其中頗有玩味。然後周瑜就沒有回巴丘,而是留在孫權身邊為中護軍。中護軍是三種禦林軍的一種,保衛君主安全,需要主公信得過的心腹。除此之外還有舉薦將才的職責。

江東武將大多世襲(所以淩統15歲領兵),所以舉薦將才,就是從貴族子弟中間選拔將才。

但孫策和孫權都獨具慧眼,看上了幾個平民出身的將才。事後證明,他們的眼光真的很不錯。但周瑜似乎不是新一代將才的保姆:呂蒙甘寧丁奉等人的故事,孫權無處不在,但周瑜很少出現。周瑜如果有什麼親近手下,應該是孫瑜。後者在討麻、保二屯和取蜀都有摻合。

所以我一直奇怪,如果這些新將才要係統學習,誰可以算他們的老師?反正不是孫權。

二征黃祖時,孫權親征,這些年輕戰將的名字就出現在史書中。可以推測,征黃祖的過程,就是培養新人練兵的過程。

在赤壁時,孫權拜程普周瑜為左右二督,就是兩人共同統軍。所以周瑜此時還不能被稱為大都督。這二督,其實是作戰督,戰後就撤銷。網上有東吳都督分類,非常詳儘。

沒有記載赤壁的過程兩人合作如何。但多少年後,呂蒙在攻荊州之前跟孫權攤牌:荊州之役不能要兩個都督,因為赤壁的時候搞得很不痛快(由此推測呂蒙大概在赤壁時眼睛也沒閒著)。於是孫權把另一個都督孫皎撤下,隻留了呂蒙。孫權喜歡用二督,大概也是取互相牽製的意思,不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