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神的周瑜 三國宅男會認真討論周瑜……(2 / 2)

三國隨筆 老牌同人女 2573 字 10個月前

赤壁曹操出兵20萬,東吳出3萬,加上劉備的2萬(?),主要是和荊州劉表舊部水軍打仗。這一仗其實並沒有與曹軍主力衝突。

南郡用了一年多才打下來。一來說明大多戰役都是易守難攻,無怪乎兵法上多講:沒有十倍兵力就不能強攻。二來說明曹軍步兵和赤壁水兵的戰鬥力,應該不是一個水平。說實話,東吳步兵的進攻能力,確實沒什麼過硬的好戰例。

赤壁之後孫權聽從魯肅開始聯盟,和周瑜不免產生了分歧。他駁了周瑜軟禁劉備的計劃,卻同意了他進攻巴蜀的計劃。尚未入蜀,周瑜病逝。可惜。軟禁劉備,聯合馬超,確實是個可行的好計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段時間,劉備跟孫權咬耳朵,說公瑾看起來不像是久為人下臣的樣子。赤裸裸的挑撥離間,證據確鑿。但孫權似乎沒什麼反應。

和其他帥才相比,個人感覺周瑜是最激進的。魯肅的榻上策野心勃勃,周瑜這邊就認真地要付諸實施。但他所統率過的最大戰役,大概就是赤壁。赤壁和濡須,夷陵相比,其實規模不算大。但因為這是第一次大規模與曹魏的正麵衝突,公開叫板,所以對東吳士氣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即使周瑜的攻蜀計劃可能是錯誤的,但日後若是孫權想起當年歲月,大概也會非常懷念那種很牛X的感覺。原因說的好聽,那叫激情歲月,說得難聽,那叫不知道天高地厚。

至於攻蜀為什麼可能是錯的,從地理,軍力和人合等角度看,劉備真的是攻蜀最劃算的人選...這裡就不叨嘮了。在者,曹操的力量有多天高地厚,看看他三年之內戰西涼,擋漢中,又發兵濡須,就知道曹魏的軍備有多雄厚了。隻是這些,此時的周瑜和孫權還不知道。

即使取了蜀,西邊周瑜,東邊孫權,中間夾一個劉備。你當劉備甘做魚肉麼?劉備取關中的時候,關羽分兵守荊州。這個模式可以推算出來,如果周瑜能坐穩西蜀,從此就很難和孫權再合兵了。無怪乎劉備會私下挑撥離間。

取蜀與否,前前後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麵對這麼多不確定性的問號,孫權決定保守一些,不分兵,集中精力攻合肥,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這麼多麻煩,隻是因為沒有及早乾掉劉備這個心腹大患。

攻蜀計劃夭折。實際上三征黃祖後,東吳從此再無大規模擴展地盤的機會。交州是和劉備談判得來的,在南下廣州一帶,算不得什麼鼓舞人心的進展。荊州因為聯盟送給了劉備,丟了好大一塊肥肉。個人感覺,在孫權腦袋裡,霸業之類的肥皂泡,大概在此時達到了頂峰,但三五年後,等到看到曹操的真正實力,才開始破滅的。

所以,一方麵,孫權會很懷念周瑜在世時,泡沫尚未破裂的那種幸福感。另一麵,曹操要人質,要“會獵”,要江東臣服,孫權當然不能低頭就範。但有了赤壁濡須等硬仗之後,孫權就可以跟對方很硬氣的談判。所以到頭來,雖然他最後還是臣服了曹操,封了個吳王啥的,但這些仗還是要打的,而且一定要贏。所以周瑜的業績都是必要的,沒有被浪費。

所以,等到稱帝前夕,他說:能走到今天,是周瑜的功勞。並譏笑張昭:如果我聽了你的話,至今大概在魏庭乞食吧!後來和陸遜評論前麵三個大都督的時候,孫權也認為周瑜是最出色的。我以為,象任何一個走過中年危機的人一樣,他在腦海裡把自己的青春歲月鍍了層金,而周瑜是他緬懷的一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