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騎士時代已經過去;隨……(2 / 2)

社會學筆記 treen 4651 字 10個月前

我們所說的“效用”指的是什麼呢?用一個詞來說,效用(utility)表示滿足。更準確地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和服務之間進行排序。

效用是一種科學構想,經濟學家用它來解釋:理性的消費者如何將其有限的資源分配在能給他們帶來最大滿足的各種商品上。

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

“邊際”是經濟學的關鍵術語,通常是指“新增”或“額外”的意思。邊際效用是指多消費1單位商品時所帶來的新增的或額外的效用。

一個世紀以前,經濟學家們在分析效用時,提出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這個規律指出,隨著個人消費越來越多的某種物品,他從中得到的新增的或邊際的效用量是下降的。

等邊際法則(equimarginal principle):最大滿足或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條件是要符合等邊際法則。即在消費者的收入固定和他所麵臨的各種物品的市場價格也既定的條件下,當花費在任何一種物品上的最後1美元所得到的邊際效用正好等於花費在其他任何一種物品上的最後1美元所得到的邊際效用的時候,該消費者就會得到最大的滿足或效用。

消費者選擇的一般法則是:當你讓花費在每一種活動上的最後一分鐘的邊際效用都相等時,你就能最佳地利用你的時間。

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認為人們隻有有限的時間和記憶,人們非理性的行為方式看上去是相當普遍的。

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可以表述為:當某一物品的價格上升時,消費者傾向於用其他物品來替代變得較為昂貴的該種物品,從而更便宜地獲得滿足。

200多年以前,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價值悖論:

沒有什麼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換到任何東西。相反,鑽石幾乎沒有任何使用價值,但卻經常可以交換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水在整體上的效用並不決定它的價格或需求。相反,水的價格取決於它的邊際效用,取決於最後一杯水的有用性。由於有如此之多的水,所以,最後一杯水隻能以很低的價格出售。即使最初的幾滴水相當於生命自身的價值,但最後的一些水僅僅用於澆草坪或洗汽車。

學生:現在我理解了,經濟價值理論並不難懂,隻要你記住:在經濟學中,是狗尾巴搖動狗身子。搖動價格和數量這個狗身子的是邊際效用這條狗尾巴。

當代斯密:非常正確!像水那樣非常有用的商品隻能以幾乎接近於零的價格出售,因為最後的一滴水幾乎一文不值。

正是巨額的數量使其邊際效用大大減少,因而降低了這些重要物品的價格。

很顯然,我們所有的人都從我們未曾出力的經濟世界中獲得了利益。正如偉大的英國社會學家霍布豪斯(L. T. Hobhouse)所說:

某些行業的組織者認為,他們靠“自我奮鬥”獲得了成功,並“創造”了自己的企業。而在事實上,是整個社會向他提供了技術工人、機器、市場、安定和秩序——這一係列條件和整個社會環境是千百萬人經過許多代人的努力共同創造出來的。如果將這些社會條件統統收回,那麼,我們隻不過是……靠樹根、野果和野獸維生的野人。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表明在其他投入不變時,隨著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產出越來越少。換言之,在其他投入不變時,隨著某一投入量的增加,其每1單位投入的邊際產量會下降。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表明了一個很基本的關係。當一種投入如勞動,被更多地追加於既定數量的土地、機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時,每單位勞動所能發揮作用的對象越來越有限。土地會越來越擁擠,機器會被過度地使用,從而勞動的邊際產量會下降。

當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導致了更大比例、更小比例或同比例的產出增加時,生產表現為規模報酬遞增、遞減或不變。

工程師們普遍發現:現代大規模生產技術要求工廠具有最低限度的規模。

當產出增加時,企業會將生產過程分得更細,以獲得專業化和勞動分工的優勢。另外,大規模的生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專用資本設備,自動化生產、計算機設計與操作可以更快地完成簡單和重複性的勞動。

信息技術往往具有很強的規模經濟。

經濟學的最重要的教益之一是:你應該注意決策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並忽略過去的或沉沒的成本。這一點可以表述如下:

讓過去的事情成為過去。不要向後看。不要為已濺出的牛奶而哭泣,也不要為昨日的損失而悲歎。對於任何決策,要準確地計算你將多為之付出的成本,並把它和你將因之而增加的收益相權衡。根據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來進行決策。

一旦你開始考慮他人會如何對自己的決策做出反應的時候,你便進入了博弈論的領域。

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也譯作“相對優勢”或“比較利益”——譯者注)原則認為,如果各國專門生產和出口其生產成本相對低的產品,就會從貿易中獲益。或者反過來說,如果各國進口其生產成本相對高的產品,也將從貿易中得利。

這一簡單的原理為國際貿易提供了堅固的基礎。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

1.高的且不斷增長的國民產出水平

2.高就業、低失業

3.穩定或溫和上升的價格水平

金融(finance)是指經濟代理人以消費或投資的目的從其他代理人那裡借入或者貸出資金的過程。

與金融相關的活動發生在金融係統(financial system)中。它包括市場、廠商和其他機構,承擔和執行著居民戶、企業和政府在國內和國外的各種金融決策。金融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貨幣市場,固定利率的債券或抵押貸款等資本市場,能取得公司所有權的股票市場,還有交易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