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踏入12月,除了一些四季常青的綠植,大部分植物都脫去了綠色的葉子。枯黃的枝丫孤零零地應對冷風,江水市迎來新一輪寒潮。
比佑進教室時,曆程坐在座位上,指尖轉動著一隻黑筆,連請了快一周假的曆程終於出現在學校。。
“早啊!”曆程第一個注意到比佑進教室。
比佑笑不出來,淡淡說了句“早”算是回應。
比佑像往常一樣勁直走向座位。
比佑前桌見比佑難得低氣壓,轉過來問:“今天怎麼了?這麼低氣壓?”
比佑前桌叫卓文山,個子不高,骨架瘦小,戴個眼鏡。開學第一天曾提醒比佑不要招惹曆程,比佑和曆程和解後,比佑也和卓文山成為了好朋友。
“昨天晚上沒睡好。”比佑回答。
“你臉色確實不太好。”卓文山說,“快上課了,打起精神來。”
比佑坐直,笑著點頭。
曆程目光掃過來,比佑對上曆程的目光,曆程移開目光,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
早讀後的第一大節是演講與辯論課,辯論老師用一個案例作為引入,組織大家進行一場現場辯論,辯題為:“輿論是否應該被引導?”
全班共有16人。正反方各8人,單獨討論。10分鐘後模擬辯論。老師是唯一的評委。
“規則相信大家已經很清楚了,現在我們有8分鐘的自由言論時間,大家可以通過這八分鐘選擇隊伍與正反方,現在開始吧,誰來第一個發言?”辯論老師說。
“引導輿論可以還公眾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事實真相,如果不對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輿論可能會朝假象發展。”梁萬裡說。
“確實,人們通常更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對於真相,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接受。”老師評論。
“引導輿論抑製了不同聲音的表達,刑法29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這類犯罪人員叫教唆犯。同樣的,輿論引導本身也會造成一定的事實後果,所以應該受到限製。”陳禮和說。
“如果輿論不需要引導,那為什麼會有網絡審查、監察機構呢?可見就現實情況來講,輿論應該被引導。”班長齊蘭說。
8分鐘時間快到,辯論老師注意到曆程一句話沒有講,有些意外,問:“曆程,你怎麼看?”
“輿論是否應該被引導取決於引導輿論的人是誰。”
“解釋一下。”辯論老師說。
“這個問題不在於應不應該,而在於由誰引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引導輿論是一種工具,這個工具被用於什麼目的更值得關注。”曆程說。
“曆程,這麼說我們豈不是不用辯論了?”辯論老師問。
曆程沉默一秒,說:“這道辯題很好,隻是我沒想好選擇哪個立場。”
“嗯,這道題目邏輯互斥、論證義務平衡,我們這節課練習辯論技巧,不判斷對錯。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分組,3分鐘時間。”辯論老師下命令。
班級非常快速的分為正反方,兩個立場,組員在選擇立場時一方麵考慮辯題,另一方麵考慮各自的隊友、競爭對手是誰。
3分鐘截止,A、B組已經初步定型,隻有比佑和曆程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動。
辯論老師注意到比佑和曆程遲遲不動,皺起眉頭,再次提醒分組時間已經快要截止。
“程哥,來我這隊,我給你留了位置。”陳禮和叫曆程。
陳禮和是反方,即輿論不應該被引導。
正方是班長齊蘭的小組,正好也缺一個組員,卓文山在這一組,於是他朝比佑招手:“比佑,來我們組。”
曆程扭頭看向比佑,問:“你去哪一組?你先選。”
“我選反方。”比佑說。
“好。”曆程表示無所謂。
陳禮和並不太歡迎比佑的加入,可是也不好說什麼,抱怨似地看向曆程,心想怎麼會有沒有眼力見的人。曆程看到了陳禮和的表情,沒理陳禮和。
陳禮和第一次和曆程站在對立麵,這讓他十分不習慣。
齊蘭看到陳禮和的表情,笑著和曆程說,“陳禮和快哭了。”
“胡說八道什麼?”陳禮和小聲回懟。
“你們兩個每次吵架為什麼都讓我覺得酸酸的?”曆程微笑著看著齊蘭說。
齊蘭有些臉紅,把頭轉向另一邊,假裝什麼都沒有聽到。
分組結束後,正反方進入辯論模擬室,一起討論組員的配置和論點的鋪陳,老師輪流輔導。
辯論老師先輔導反方,說:“評分標準大家都已經非常清楚,不過隻是明確辯論規則並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辯手,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需要長期的實踐才能跨越。”
反方組員紛紛點頭。
“你們組誰是一辯。”辯論老師問。
陳禮和指了指比佑,說:“比佑,另外,老師,這是我們的立論。”陳禮和推給老師一份立論文案。
辯論老師看了一眼立論,皺眉說:“太表麵,很容易被對方破論,陳禮和你每次都在三辯、四辯,每次都輸,什麼時候能有長進?”
辯論老師話語嚴厲,反方八人全部陷入沉默。
陳禮和看了看自己的立論,問:“老師,正方的論點完全壓過我們了嗎?”
“你覺得我會告訴你嗎?”辯論老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