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辯論(2 / 2)

病態高校 一片瓦 4649 字 10個月前

“不能。”陳禮和苦笑著回答。

“知道不能還問?每天腦子裡麵裝得是什麼?”

“這不是怕您尷尬嗎?”陳禮和回答,一秒變臉,仿佛被罵的不是他。

“無藥可救。”辯論老師無奈道,說:“我們一起理一遍邏輯,準備支撐的論證、案例;按照邏輯找漏洞,同時想一想對方可能會有的論點,論證和案例,並找出破論的方法。”

在辯論老師的指導下,反方對論題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辯論賽正式開始,曆程是正方一辯,陳禮和非常意外。曆程語速適中,語調抑揚頓挫,立論沉穩而有力量,作為開場一辯,這個基調奠定非常堅實。

陳禮和心裡有些發虛,原來無論曆程在哪個位置,力量都是一樣的,聽眾的天平總會向他傾斜。

齊蘭在四辯的位置,把三辯陳禮和的論點一一駁斥,邏輯閉環。

自由辯論時間,陳禮和和隊員就對方邏輯一一抗辯,卻找不到邏輯漏洞,同時也無法誘惑對方偏題、無法誘導對方出錯。

辯論賽結束,曆程和齊蘭組全勝。

下課鈴響起,大家各自回到教室,齊蘭嘲笑陳禮和靠自己從沒有贏過,陳禮和十分生氣,追著和齊蘭講理。

“齊蘭,沒有曆程,你以後你會贏嗎?你完全是詭辯,把輿論引導設定為正義的履行工具是以偏概全,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陳禮和說。

“輿論引導本身就是為了實現正義,作為正義的工具,哪裡有問題?”齊蘭放下書,針鋒相對地問。

“如果輿論引導真的全部是正義,為什麼會有網絡暴力下的受害者投訴無門?”陳禮和問。

“第一:網絡暴力不等於輿論引導,我已經就引導輿論做出過定義解釋,不要歪曲定義;第二,輿論之下有受害者,但加害者真的是輿論嗎?輿論有傷害效力嗎?在輿論之下選擇傷害自己是對輿論的無效反抗、是自身施加於自己的傷害,不等於輿論帶來的傷害,不構成直接的聯係,辯論賽時,我已經陳述過了,你還要聽幾遍?”齊蘭抱著手臂,不耐煩地看陳禮和,

“你這是詭辯!”陳禮和控訴。

“那你就去和曆程辯論!這個觀點是曆程提出來的。”齊蘭說。

“你!你是隊長!曆程隻是一辯!”陳禮和說。

“大部分論點、論據、例證都是曆程想的,他還分析了你們的發言位置和內容,所以你對自己的失敗有任何疑問都去找曆程。”齊蘭說。

“你!”陳禮和氣鼓鼓地回到座位,背靠椅背,生氣地盯著齊蘭。

“多大了?好勝心還是那麼強?”齊蘭吐槽,拿出下節課的書。

陳禮和看了看曆程的桌子,辯論書乾淨的仿佛新書,偏偏每次辯論比賽都贏。

“唉?曆程呢?”陳禮和這才意識到曆程沒回來教室,轉身問梁萬裡:“曆程呢?”

“和比佑出去了,有什麼話要說吧。”梁萬裡說,拿出茶杯,抿了口養生茶。

辯論賽結束後,比佑把曆程拉到一邊,曆程托梁萬裡把書帶回去,和比佑回到辯論室的討論間,這裡隔音最好。

“曆程,我不認同你的看法。”比佑說。

曆程靠著牆問:“什麼看法?”

“你說輿論不是加害者,你這是偷換概念,輿論沒有自由意誌,但是輿論引導者有自己意誌,加害者是輿論引導者,輿論引導者用輿論控製他人的思想、行為,從而對特定人群施加語言及肢體上的暴力,這難道是對的嗎?”比佑問。

“我想我們對輿論引導的定義不同。”曆程說,“你口中的輿論引導有犯罪傾向,而我指的輿論引導是讓真相成為真相,讓謊言成為謊言,我們討論的不是同一個概念。”

“真相不是一時半會能看清楚的,是非不明之前,三緘其口才是最好的選擇。”比佑說。

“你提倡捂受害人的嘴?”曆程問。

“不是!”比佑否認,“我是說不應該提前在輿論上開戰,應該先查清楚事實。”

“不挑起輿論?怎麼查真相?誰會支持你?”曆程問。

比佑自知在邏輯上沒有辦法說服曆程,於是直截了當地問:“張楠呢?張楠在南秀中學受校園網絡暴力和校園霸淩,每天臉上都是傷?難道你覺得引導輿論的人是正義的嗎?”

曆程笑了笑,摘下了和善的麵具,問:“終於直入主題了?一大早就這副表情看著我,為了張楠?”

“張楠的事情是不是和你有關?”比佑問。

曆程直直盯著比佑,問:“你指的是哪件事情,什麼關係?”

曆程無所謂的表情讓比佑非常生氣,問:“你為什麼不肯放過張楠?”

曆程覺得浪費時間,不想再和比佑辯論,作勢要離開討論室。

“等一下!你有沒有聽到我的話?”比佑喊道。

曆程停住腳步,轉身回來,將比佑推向牆壁,問:“你為什麼要替張楠說話?”

“因為張楠不是凶手。”

“如果他不是凶手,那麼我問你,誰是?”曆程問,眼睛裡有憤怒,有委屈。

比佑啞然,曆程似乎生氣了。

“警方刑訊時,張楠好幾次沒通過測謊儀,但是測謊儀的記錄不能作為證據,這意味著什麼你知道嗎?”曆程問。

“可是...”

“比佑,你再敢替張楠求一次情,我就讓你知道什麼是真正地輿論引導。”曆程咬著牙說。

“你......”比佑失望又無奈,繼續勸道:“你彆再犯錯了。”

曆程覺得有些可笑,說:“不,我從來不是什麼好人,至少在張楠這件事上我絕不會當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