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於五年,五域紛亂四起,戰火不絕,主國爭霸之勢愈演愈烈。南於國君景淵帝帶軍親征,戎馬十載保得南於疆土不受外域主國侵擾,並攻占五域之一—西原。在鎮遠侯沈明遠和大將軍宋勁起的輔佐下,景淵帝領軍在與北疆、東川兩域之戰中大獲全勝,南於漸顯一統五域之勢。
然還未與北疆、東川兩域簽訂戰後盟約,景淵帝在陳兵中羽邊關途中舊疾突發,溘然駕崩,一時軍心大亂,鎮遠侯沈明遠當機帶三十萬大軍退守南於邊關青禹城。景淵帝駕崩之訊傳回南於,朝堂政亂動蕩,百姓陷入恐慌。因景淵帝無遺詔,各皇子黨派指刃相向,兄弟相殘,隻為成為那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
景淵帝崩逝之訊傳遍五域,除已歸降的西原,北疆、東川和中羽三域結盟,向南於起兵,退守青禹城的沈明遠和宋勁起等無國君之命,隻得抵禦守關,不得進攻分毫。內亂未止,外亂又起,為安定朝堂社稷,終由南於太後和丞相助景淵帝六子宣熠登基,授玉璽,加龍袍。
宣熠登基後鏟除異己,威懾朝堂,並召回死守邊關的沈明遠等人,並向天下宣召止戰休戈,實施新政,休養生息。北疆和東川在先前與南於的大戰中元氣大傷,兵力受損,已無再戰之力,而中羽也更願保持中立,不損兵卒,則三域解除盟約,不再爭戰,四域暫且恢複和平。
宣熠改帝稱為景徽,他施政開倉放糧、撫恤士兵、治理河道……很快得百姓擁戴,朝臣也被其殺伐果決,不容異己的帝王之風所震,未敢有異言,景徽帝的統治之道漸已無阻。他開始打壓武將,削減守關之兵,抽調兵力護衛京城,扣除三成軍餉,修築京城城防。
南於二十一年,隨先帝征戰五域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宋勁起上交虎符,奏請降職赴任苦寒之地蒼雲州守一方平安,但若有召必回。景徽帝猜忌之心極重,雖準宋勁起之請,但以朝廷尚需用人之由將宋勁起之子宋辭安留在京城為質。宋辭安為讓家人遠離京城,保得平安,決然應下,孤身一人留守將軍府。宋勁起攜妻蘇玉寧和二女宋知虞、宋知笙去往蒼雲州。兩年之後,邊關戰勢又起,宋勁起被召前往邊關打仗,不知幾載能得勝回朝。
鎮國侯沈明遠之女沈雲梓為宣熠結發妻,景徽帝宣熠登基後,沈雲梓登臨後位。景徽帝實力微弱,需仰仗皇後母家坐穩帝位,因而景徽帝打壓武將之時未動鎮國侯府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