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的說法不無道理,第二天,李綏綏就在工作單位裡見到了相親男,哦不,是新同事。
李綏綏的工作單位是一家規模中等的中外合資企業——濯新醫療,主營業務是智能醫療器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智能醫療器械也不斷迎來革新,急需優秀人才,李綏綏準確抓住機遇,以一個應屆碩士畢業生的身份,在終麵裡打敗了九個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高級工程師,成功進入研發崗。
由於長久的偏見和社會的規訓,這一行業很少有女生,李綏綏早在大學本科時就領受過旁人的異樣眼光,隨著她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那些刺耳的評價倒是越來越少,至少沒人敢在她麵前提了。
李綏綏入職之後,原本是跟在兩個主管身後工作,常常在兩個小組裡奔波,兩邊協調,雙重背鍋。
今年上半年,李綏綏在一次外差任務中表現突出,得到了甲方的賞識,這才被破格升調,變成了一個獨立項目組的組長,目前這個小組除了她隻有兩個組員,一個小張,一個小陳。
再說起“李工”這個稱呼,時光倒退十幾年,傳統製造業裡喜歡這麼叫人,但放在當下,這又是高新製造業,就不興這種說法了。
為什麼單單管李綏綏叫“李工”,其實是一個烏龍事件,當李綏綏作為代表和甲方談判時,她才思敏捷,反應極快,幾乎把談判變成辯論,甲方不由得感歎,“真不愧是理工科思維啊。”
大家聽錯了,還以為年長的甲方尊稱年紀輕輕的李綏綏為“李工”,真是好大一個殊榮,等回到單位,口口相傳,所有人都管她叫李工了。
“李工,快出來,歡迎新同事。”有人推開了門,衝李綏綏招手。
說話的人是劉主管,李綏綏入職最初跟過的主管之一,這人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一堆,比如現在,不僅進辦公室不敲門,明明看見李綏綏手裡畫的圖快要收尾,等個半分鐘都不行,非要她立刻停下跟他走。
李綏綏被迫拔離工位,好險在最後一刻緊急保存了文件。
等到見到新同事,李綏綏臉上本就不多的笑意徹底淡了下去。
新同事名叫喬晟,是剛剛歸國的一位留學生,他本科在國內讀的數學,拿過國際賽事的獎牌,出國後同時讀了精算和金融工程,怎麼看都是要闖蕩華爾街,沒想到他是師夷長技以製夷,又回頭報效祖國來了。
喬晟剛一回國,剛發出求職信號,就被獵頭逮住,發來了眾多職位,而喬晟放著那些和他履曆匹配的職位不選,偏偏挑中這麼個尚在發展中的企業。
最終,喬晟以“特聘設計顧問”的身份成功入職。
李綏綏左思右想,也沒想明白,這特聘設計顧問是個什麼意思,他要來設計什麼?他能設計什麼?估計連人事部門自己都沒搞清楚。
比起李綏綏,喬晟的態度就要友善多了,他主動上前,和她打招呼,“好久不見。”
劉主管“喲”了一聲,說道:“你們倆認識啊?”
喬晟點頭,說道:“本來假期就該先見一麵,不湊巧,錯過了。”
李綏綏一怔,原來,喬晟就是大姨要介紹給她的那個“海歸精英”,她勉強一笑,沒接這話,轉而問主管,“劉主管,還有事嗎,沒什麼事我就先回去工作了。”
劉主管趕緊攔住她,“彆急彆急,小李啊,你組裡人手不足,辦事不方便,這個喬顧問就先並入你們組吧。”
當著新職工的麵,劉主管忽然想逞逞官威,口中原本的“李工”也變成“小李”了。
李綏綏搖頭拒絕,“我這裡人手夠了,他來這邊沒事做。”
劉主管哈哈笑道:“新人能做什麼事啊,還不都是學習,就像你當初一樣,什麼都不懂,全靠我帶,行了,這事就這麼定了。”
劉主管執意如此,李綏綏也不想在這件事上多浪費時間,她隨手給喬晟安排了一個工位,就在實習生小張的隔壁,她本人則毫不留戀地轉身,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
喬晟和李綏綏的關係並不止於大學同學,他們是戀愛未遂,分道揚鑣的一對男女。
兩人是在一場友誼辯論賽上認識的。
李綏綏並沒有正式參加辯論隊,但原定要上場比賽的室友吃壞了肚子,跑廁所跑得麵無人色,根本說不了話,李綏綏臨危受命,下了課就直奔會場,到了現場才拿到辯題。
辯題是:食堂該不該開發如‘草莓回鍋肉’一類的創新菜式?
李綏綏是正方辯手,要論證“食堂應該大力開發創新菜式”這一觀點,捫心自問,李綏綏對此是一萬個不同意,但本著敬業精神,她還是積極展開了辯論。
李綏綏口才不錯,是從小被親戚們的盤問練出來的,對方越是氣勢洶洶,她越是氣定神閒。
然而,她這一次碰到對手了,反方三辯,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踩在點上,並不咄咄逼人,卻一度讓李綏綏語塞。
這場辯論,正方輸了,倒不是能力問題,主要是這辯題太犯規,從評委到觀眾,在場的所有人都對食堂的創新菜深惡痛絕,堅決支持反方辯友。
辯論結束,李綏綏多看了反方三辯一眼,對方也正巧看過來。
相識最初,喬晟還以為李綏綏是藝術學院的學生,她總喜歡四下遠眺,目光送出去,隻給身邊的人留下一個憂鬱的側影,那種茫然而柔弱的神態,令人心折。
後來,喬晟得知她是機電學院的學生,很是驚訝,儘管李綏綏的成績是專業第一,他依舊認為她是調劑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