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浴佛節(1 / 2)

離院試成績出來、前往儒門還有一段時日。

闞慈和張生偷得浮生半日閒,難得沒打算一直在張府待到結束,反而打算趁這段時間在越州城到處逛逛。

這讓孔一分外興奮。

畢竟,他本來就是閒不住的人,如今聽到闞慈和張生的打算時,聲音都忍不住向上揚了起來:“最近剛好是浴佛節,越州城想來也很熱鬨吧!”

浴佛節,農曆四月初八,是佛教的傳統節日。

越州、甚至整個商國,幾乎大部分百姓都姓佛。

對此,商國皇權倒是樂見其成,甚至上一代皇帝還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夫為帝王,必奉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濟益群品者,雖在古昔,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禮,祭典載功施之族。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等生死者歎其達觀,覽文義者貴其妙明;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以來,莫不崇尚,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也。”(①選自《魏書·釋老誌》,本文為杜撰借用)

這準確表達了佛教在於“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補足社會法製的不足,加強儒家道德的影響。

儒家治人,佛教治心。

雖說儒家學派裡,有學士斥佛、有學士崇佛。但這並不影響佛教在商國及周邊土地迅速蔓延、傳教。像闞慈、張生、孔一三人,就是受佛教思想影響的普通人。

他們敬佛不信佛,也不像極端的讀書人那樣,排斥佛學。

……

……

四月初八晚。

清風吹拂,薄霧飄散,殘雲逸離。

繁星在夜空中顯現,照亮著如今已然恢複秩序的越州。

闞慈、張生、孔一在出門前,被管家在香囊裡塞了不少煮熟的黃豆。管家一邊塞,還一邊指揮著家仆用盆裝一些黃豆,放在門口。

佛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是前世就結下的緣分,所以俗語有“有緣千裡來相會”的說法。因為黃豆是圓的,而圓與緣諧音,所以以圓結緣。(②參考自《中華傳統二十四節氣知識》)

張生和孔一還是第一次參加這種節日,反倒是闞慈,倒是對這個節日的盛況隱隱有些印象。畢竟小的時候,一到那個節日前後,門口就會有高門大戶在那裡施粥。

那些粥很稀、很薄,仔細看,幾乎都睡湯湯水水,但卻能讓闞慈吃飽一頓。

這次出門,倒是同往常不同的心境。

或許是越州足夠繁華,走在寬敞的街道上,似乎還能聽到禪寺的鐘聲有節奏地敲響著。萬盞華燈順著風的方向左右搖晃,人群熙攘。

來往的婦女手中挎著香袋、拿著香燭,時不時同過路的人要著緣豆。

不管認不認識,信不信佛,都會象征性地給一些黃豆。

沒過多久,闞慈三人的香囊便空了大半。

歌舞伎樂、瓦藝百戲,數不勝數。

闞慈三人頗為愜意,他們沒有任何方向和目的。人群到哪,他們便到哪。很快,他們就來到了小相寺。據說這小相寺是仿照商國國寺大相國寺建立的。其內在結構和布置,都被工人一一還原。小大雄寶殿、小三門閣樓、小資聖門一片繁忙。

僧人們正在張施寶蓋、懸掛彩花,製作著浴佛香水。除此之外,東三門側院的齋房裡,幾十座爐灶騰火沸湯、幾十張白案淘米和麵,幾十個僧人在趕製吃食。

看起來頗具熱鬨。

闞慈他們同前來禮佛的百姓一樣,買了香燭,拜了拜,隨即來到接待香客的亭台,用銅錢買了僧人製作的指天餕餡和香水黑糕。

前者,實際上就是素包子,以食物之形,含承接西天之意,皮薄餡多。而後者,則是糯米、粳米、黑糖、蜜棗為之,涼甜可口。

四月夜晚,風中都帶著一絲涼意。

闞慈三人倒沒有其他雜事,就這樣坐在亭台上,聽著禪寺的悅耳鐘聲,享受著四月的涼爽和寺院的寧靜。在享受的時候,闞慈還不忘給謝故息的房間裡放了同樣的吃食。

沐佛節,有福同享嘛。

隻不過除此之外,闞慈沒有給謝故息其他的關照。

他的目光放遠、放平,看著山下的場景。

闞慈難得將大腦放空,享受此刻片刻的寧靜。也不知道等到他們前往修真界時,還會不會有此時此刻。

遠處,擊鼓坎坎,吹笙嗚嗚。

有人吟唱,許下心願:

願神來享常歡娛,使我嘉穀收連車;

牛羊暮歸塞門閭,雞鶩一母生百雛;

歲歲賜粟,年年蠲租;

蒲鞭不施,圜土空虛。(③選自《賽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