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曹文軒
這本書更給我一種感覺——兒童文學其實更適合成年人看。
桑桑、杜小康……所有角色的周圍都彌漫著淡淡的悲傷情緒,但卻是克製的、不明顯的情緒。
我從書中摘了一段發給朋友看,她說:“好成熟啊”,我也這樣想。
過多的以成年人的視角去揣測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說裡學到點什麼,其實是諸多兒童小說的通病,儘管每個人都是從童年過來的,但我們卻都已經忘了童年時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忘記了堅韌的感覺,忘記了生命力。孩子需要學什麼?所謂的教育意義是不是為了方便大人去啃食孩子?
麻木是被迫產生的自我保護機製,好像隻有這樣,才能不再受傷,然而身上的傷還是一道接著一道,觸目驚心,鮮血淋漓,隻是不會再感覺到疼痛了。
又何須忍耐,正常的行為邏輯永遠應該是,先脫離讓自己會受傷的環境,對嘛?
真希望在兒童文學裡看到無畏勇敢的小孩,天不怕地不怕,你去闖蕩吧。
《毛毛》米切爾·恩德
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
此書是基友推薦給我的,讀到十幾章的時候,我就將它暫且擱置了,最近才又撿回來讀。(前一陣很迷戀兒童文學)我更偏愛主角是女孩的兒童小說,她們勇敢堅強,似乎天生就有領路人的魅力。
兒童小說裡,連反派都那麼循循善誘,遠沒有現實裡的壞人要壞,看得我一直在微笑——這種感覺真的太美好了。
“你知道嗎,他們完全靠偷竊人的時間生存。而時間一旦離開了真正的所有者,就會逐漸死去。因為各人有各人的時間,時間隻有在屬於那個人時,它才是活的。”
吉吉沒有以前快樂,毛毛也一樣,若時間被儘數蠶食,人還具有人的特點嗎?應該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