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連續三次召開全國特級會議後,國事院每天收到的文件已經不是如雪花般紛紛席卷可以形容的了。
雪花飄飄那種程度和現在比起來簡直是毛毛雨。
他們現在直接麵臨天降雪山,宋思來和鄭常弘這倆正副總長最近天天忙得腳不沾地。
第一次召開會議那天,他們兩人剛說完關於末日的事便被退役元帥和之前的總長罵得狗血淋頭,讓他們不願意乾了趕緊自己卸任。
好在宋傾不但給了詳細預測表,剛好前段時間又從藍斯拉斯海域那邊帶回來的那隻怪物體內發現了一種不完整的新型病毒毒株,命名為N號病毒原始株。
n號病毒從未有過任何記錄在冊,但它含有的遺傳物質能讓動物迅速變異,這一發現震驚了整個研究院。
預測表他們可以造假,但那怪物的存在是實打實的。
再加上正好召開會議那天有個在宋傾記錄表裡的沙漠國家忽然下起暴雨,一天降水量直接超過半年。
就這樣,大家不信也得信。
接著元首傳達了主要任務和基本思想後,眾人便開始討論關於末日後要麵臨的各項災難以及各種困難,集思廣益討論出了一份相對合適又高效的應對策略。
目前已經定下來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基建任務,在預測表裡地震火山海嘯等少有發生的相對穩定安全的地方建造安全區。
但現在末日迫在眉睫,建造安全區需要大量結實堅固防震的材料還有相當多的人力資源。
昭國最大的地級單位為市,全國一共三百個市,根據精確算法得出結論,哪怕他們夜以繼日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歇也完成不了一百個安全區的建造目標。
但昭國向來是個能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國家。
於是為了加快基建速度,現在國家除了大量應召有經驗的建築工人,更是直接從軍區抽調人手,現學現用。
民生部也在大量購買並投入資金研製末日後必需工業產品,比如人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雷電蓄電器,各類型的淨水器等都在安排,畢竟末日後的水電也是一大問題。
此外還有國家典藏館裡的各種書籍,一些博物館內重要且珍貴的文物,各大基因庫種子庫裡的東西都需要及時轉移妥善安置。
這些都是安全度過末日後重新恢複文明必不可少的,它們是文明的種子,是一個民族能源遠流長的火種。
一些專家學者也在國家安排下早已經緊急整理好自己應該帶著的各種保密資料,隨時準備撤離。
因為宋思來幾人不是很放心,這兩天更是直接調派了軍人早早進行保護。
畢竟他們都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人才,末日後也得科技興國。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更何況是末日這種全民都得動的事。
最近各項事宜實在是太多太多,現在所有的政府人員都麵對龐大的任務量,大家恨不得一天掰成十瓣用。
不過這裡麵最讓大家憂心的還是糧食,畢竟民以食為天。
老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可昭國是個人口大國,一共有十億人口。
按照一個人平均每天消耗兩斤米飯,也就是1千克糧食算起,全國一天最少也要消耗一百萬噸糧食。
根據資料顯示,昭國近十年的糧食產量都極為穩定,大概四點八億噸到五億噸之間。
這樣的產量已經相當高了,夠一個十億人口大國自給自足一年還有一億噸多的剩餘。
可今時不同往日,末日要來了,於是今年有了個極其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末日發生的時間在十月初,而昭國的秋收時間在十月到十二月。
一想到這個宋思來和鄭常弘愁的眉毛都要皺沒了。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那些糧食不收晚收會直接浪費,但若是提前收隻怕都沒長飽滿,水分非常大,尤其是玉米小麥這些到時候產量得大大打折扣。
唯一好接受點的便是水稻分早中晚稻,早稻七月中下旬收割一波,晚稻九月中下旬收割,剛剛好能在末日前趕上兩波。
但就算這樣今年的糧食也一定會大幅度減產,哪怕按照最高產量五億噸和減產百分之三十計算,最後也隻有三點五億噸左右。
雖然昭國是個自古就喜歡囤積一些糧食,生怕餓著自己的國家,每年在中央和地方的儲備糧足足有二點五億噸左右。
但這裡又有一個問題,儲備糧的存在是短期應急,又因為儲存條件等各項問題還要去掉一部分腐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