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胤祉比他年長,後有胤禩比他勢強,而且胤礽能一次被複立,就有可能兩次、三次……被複立。
他覺得太子寶座離他太過遙遠,倘若刻意謀取,成功則罷;失敗了的話,那就連親王也做不成了,還會像胤礽一樣被永行圈禁。
所以此時的胤禛仍舊處處維護太子,在太子首次被廢後,隻有他敢於為胤礽說好話。
與此同時,他還和胤禩等人和平共處,不把關係搞僵。
胤礽二度被廢之後。
這回眾阿哥深刻認識到胤礽此次被廢,絕無複立之可能,於是儲位之爭漸呈白熱化。
胤禛看到這一點,也蠢蠢欲動,結黨營私,為窺視儲位開始活動起來。
隨著胤禔早被圈禁;胤礽的二度被廢;胤祉因勢力太小,羽翼未豐,遂主動退出;這次的儲位之爭,逐漸演變為胤禛與胤禩的“四爺黨”和“八爺黨”之間的較量。
至於胤禵,空有兵權,一無門人,二無威望,故不在對儲位的有力爭奪者之列。
胤禛為了擴大勢力,四處安插家奴,補外省官缺。
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身居要職。
例如:軍事上有年羹堯,他於康熙四十八年任四川巡撫;五十七年任四川總督;六十年任川陝總督。
身為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集四川、陝西等地重權於一身。
為官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可扼製胤禎大軍,東可攜重兵進京逼宮。
又如:地方上有戴鐸,曆任福建知府、道員、四川布政使,與年羹堯一文一武,為胤禛的左膀右臂。
再如:另一個胤禛奪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康熙末年時任九門提督。
他隻要令京師九門一關,京城內包括康熙誰也甭想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