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冤種一百六十二……(1 / 2)

沒有一個皇帝希望頭上壓著一個太上皇。

大清的太上皇隻有一位,那就是乾隆皇帝。

大清之後的幾個皇帝寶華都親眼見到過,對於這個所謂的盛世皇帝之一的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清朝皇帝喜歡稱當朝為盛世,還把康熙乾隆時期稱作康乾盛世。

大多數人對康乾盛世這個詞都不陌生。

因為從教科書到影視劇,對於康乾盛世的闡釋隨處可見。

這裡所謂的康乾盛世,通常指清朝玄燁、胤禛、弘曆的統治時期,從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是從1662年到1795年共134年。

也有一些後世學者,試圖更精確一點,遂把康乾盛世的起點定為鼇拜倒台的康熙八年,終點為王倫起事的乾隆三十九年,是1669年到1774年共105年。

但在寶華這個旁觀者視野裡,這個康乾盛世時間更短。

隻是康熙中期和雍正時期算盛世,康熙後期在國庫比朝臣們當做私庫的時候,財政的紊亂已開其端。

要不是康熙選中了雍正當皇帝,雍正又是眼裡不容沙子的鐵麵皇帝,這盛世早就終結在康熙末期了。

可惜,雍正把大清重新抬了起來,又遇到乾隆這個敗家子。

可以說寶華看著乾隆從一個皇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的。

乾隆可不是心甘情願當太上皇的,都怪他嘴賤,在登基的時候這樣說道:“昔皇祖禦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乾隆雖口頭上說不敢超越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但他能不能活到這個歲數,當時誰也不清楚。

這或許隻是乾隆給自己設定的一個壽命目標,從內心上講,他雖然是很希望自己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在古時候七十已經是古稀之年了,更不用說八十五歲了。

不僅世人把乾隆這話當戲言聽,就連乾隆自己也沒有把這句話當真。

縱觀曆史,七十歲以上的皇帝寥寥無幾,就連他的祖父康熙大帝也在六十九歲龍禦歸天。

乾隆不覺得他能活到七十歲,就算能活到七十歲,也絕不可能活到八十五歲,也就是兌現諾言的那個年紀。

所以他的這番戲言真就是嘴巴空了說說的。

然而,他的這番“宏願”到了乾隆六十年居然成真的了,此時麵臨的退位問題,對於八十五歲高壽的乾隆來說,真真是如鯁在喉。

皇帝嘛,一旦成為萬萬人之上,掌控著無上權利,哪裡還願意把這權利拱手讓人。

可惜乾隆不止說了,還傳旨昭告天下,此刻不退位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君無戲言是一句謊言。

沒辦法,他隻能禪讓退位了,可就算乾隆退位了,他還要求:“嗣皇帝(嘉慶)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至錯誤。”

也就是說,成為新皇帝的嘉慶,實際上仍是空有皇帝之名的儲君。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所謂禪位也不過是乾隆忽悠人的把戲罷了,他禪位做太上皇可不是像前代那些失勢的太上皇一樣隻能優遊無為。

直到臨死前乾隆還牢牢把握實權,隻不過借著禪位表明自己講誠信沒有違背諾言,說六十年退位就六十年退位,以誠待天下,還能借機擺脫細小繁瑣的事情,更有利於他自己延年益壽。

更是冠冕堂皇的說他可以手把手指導嗣皇帝,讓嗣皇帝提前上崗朝夕聆聽他的教導,不至於犯錯雲雲。

相當於什麼?相當於嘉慶登基了就跟沒有登基一樣,朝政還儘歸乾隆這個太上皇。

都說乾隆最像康熙,可在寶華眼裡,比起康熙,乾隆最像的是福臨。

隻是他比福臨運氣好,有雍正勤勤懇懇的鐵麵皇帝在他前麵擋著,還傳給他一個充盈的國庫。

福臨為了跟多爾袞對著乾,可以扶持吳三桂這些異姓王,留給康熙三藩的隱患。

為了和大玉兒對著乾,不滿大玉兒插手朝政和後宮,可以一個堂堂皇帝之尊去五台山出家,雖然最後玩脫了,但也隻有他這種“萬事不過心”的童心皇帝才能做到的。

雖然寶華看不慣大玉兒,但不得不承認她很聰慧,對朝政的敏感度也高,做出的決定也是最有利大清的發展。

這也就造成了福臨開局雖然“慘”了一點,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走錯路,到底還是有一個好兒子,和好額娘幫他把大清扯了回來。

而乾隆跟福臨一脈相承,自私到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