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詩初期,先要略通詩歌的律動和音律。律動和音律的互相作用下,就形成了每個人不同的詞曲咬合。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我是人間一朵花。你是誰家一朵花。又問何家那朵花。這就是先寫後三個字,然後確定主語係動詞表語的具體指向。這樣的句式練的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無論七言律絕還是五言律絕,都需要章法和技法,章法不單隻是格律,還有各地的方言發聲傳統,章法還指一首作品的構思,布局,起手,承接,轉折,接著彌合,起手可以反其意而行之,比如結局為一種觀點描寫點破真實的意圖看法等,這樣的構思,前幾句必須含而不露,達而不顯,最後一句結句才能直抒胸臆。章法之二,起句就是首聯必須點題,中間的頷聯和頸聯切題,分化首聯的意象,可以逐個描寫,側麵描寫,正麵描寫,烘托,白描,詳略得當地簡言意駭地富於美學要素地達成寫詩的目的。首聯點題,就是題目囊括的主旨大意的概括總結。最後一句尾聯可以顯露詩人的真意,真性情的揮灑,往往需要最簡單的起承轉合。尾聯就是對首聯頷聯頸聯包括尾聯在內的全詩內容的總的把握。首聯是題目的真子集,空集不是任何詩詞的真子集,尾聯首先得是它自己的真子集,其次,這四聯才能是尾聯的真子集。章法之三,迂回法,句句顧左右而言其他,每一聯之間無甚具體聯係,貴在形散而神聚,字為點,句為線,每一聯卻又不是一個完備的整體,這四聯卻又是一個完備的象群。
2.字的點,需要多做詩歌鑒賞題目,在本子上把每一題自己做出的答案,然後對照標準答案自己批閱,有得分點,達到得分點要求的才給分,其實最初學習的時候,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向和方法。每一道詩歌賞析,反複做題最少十次,不要背誦標準答案,每一遍的自己做題,不能參考教科書,自己做題,比如每天刷十個題,一個題一遍,第二天刷剩下的題裡的十個題,把教輔資料所有的題做完後,再重複做題,爭取學會組織自己答案的語言,提煉詩詞的信息,準確把握題目的要求,還有最難懂的是詩歌的立意,立意無非就是,詩裡講思婦,婦女可以說成詩人自己,思婦思念夫君,詩人思念聖明的君王,這是並行不悖的。寫年輕的思婦,詩人就是以此自喻,比喻自己躊躇滿誌卻又十分的渴求明君的重用和賞識,注意,詩人大都是成功的無產階級歌頌階級意識形態的特彆的自然人。因為隻有我們中國的無產階級在古代封建製度裡發展的最久,小農經濟長達好幾千年,封建統治者治理的和壓抑的就是無產階級的思想解放,比如尊儒尚法的漢武帝開啟了愚民思想的先例。儒學本是學說流派發展來的學術流派和文學效應,不是大家知道的儒教。就像新文化運動,像五·四革命,就是在革儒教腐儒的落後思想。人們通常以為,但凡教科書都是對的,對的就是正確的,學了就是有用的,學好了就考個官做,當然,這就是科舉考試。
3.句的線,是由點延展來的結果,一字一字的寫當然不可能,先學會賞析煉字,然後再學會動賓結構,主謂一致,賓語前置,定語後置,恰當的增加補語和狀語,把具象的事物抽象成通感效果,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成通感效果,比如寫月光,寫出它的質感,顏色,需要用程度副詞和形容詞還有名詞來形成動賓結構的偏正短語,一偏一倚之間,突出我們要寫出來的側重點。
4.詩歌的麵,詩歌重在傳情達意,立意就是定調,立意可以是題目決定,也可是正文內容決定。在正文內容裡點題或者切題之後,同時定調,這就是一步到位的,同時完成了點題和切題,這往往是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