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扇輕搖安若水,未滌平生相思意,
夜色如水,夏天的既視感。
梅花借我抒胸臆,也學蓑翁苦作甜。
我寫詩不止發乎於心,而是關乎於情,假自己之手,把梅花的苦與甜貫通起來,把自己的情與景聯係起來,這句詩就是以無我之境界創造出有我的形神具備與愛恨情仇。我的愛恨情仇賦予了梅花性格,我從不捏造梅花的品格,這就是說虛實結合最要緊的地方在於把握自我的度與自然界的邊界感。
邊界感很微妙,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一來一往,字與字之間的性質狀態程度無一不在詩人的排列組合的往複當中創造新的聯係,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品味,社會生產力水平高的社會首先滋生出的不是高雅藝術,高水平的社會第一個產生的是花邊文學,花邊文學是伴隨著社會分工和階級分化的日益兩極化而肆虐的。上層社會對於最優等的生活資料的絕對占有和絕對支配使得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尤其是上層社會固若金湯的社會地位不是由底層的隱忍而繼續持有的。相反,是底層的大多數人們被允許階級流動到新興階層,看起來是底層待遇提高,實際上是朝三暮四的猴戲再演。古代有個養猴子的人,猴子每天吃兩餐,早餐四顆橡子和晚餐三顆橡子,猴子們晚餐的時候抗議說,為什麼晚餐比早餐少一顆橡子?後來養猴子的人早上喂猴子三顆橡子,晚上喂四顆橡子,猴子們都說它們比從前多吃了一顆橡子。這就是說,猴子們不會計算被投喂的橡子的總量是否作假。花邊文學在每個時代都有,因為社會生產力水平方向總是進步的,總有革新鼎舊的不同文學流派,官家文學自古都是朝中各位要員的門客,科舉考試的最初目的就是用官場恩蔭官家文學的主流,一方麵為了愚民,一方麵為了擴大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但是有限的資源被越來越龐大的官場體係反複瓜分,內部矛盾凸顯而無法調和的時候,就出現了宦官和外戚插手朝堂之事的特殊局麵。以上言論僅針對過去的封建製度。花邊文學根植於人心,是因為過去窮人當官隻為吃喝玩樂,比如有個窮人被詢問如果他當了皇帝會做什麼事?他開心地說,“我每頓飯都必須吃餃子。”這就是典型的人為財困,鳥為食亡。過去窮人多,窮人的骨氣似乎就像一層窗戶紙,窮人世代的嗟來之食吃了幾千年,但是每次朝代末年的農民起義都是為了生活資料。但凡他們在製度層麵上懂點腦筋就不會次次都是曆史的邊邊角角的不重要之流。花邊文學就是下層人民普遍以當時達官貴人的奢侈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藍圖的。倘若你跟他們提追求提品味,他們大抵會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金散儘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好看的麵孔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你看,李白是多麼浮躁地在尋求精神解脫的。花邊文學就像精神鴉片一樣,讓底層人民日複一日地年複一年地被滿腦子的物欲與儒教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綱自我感動自我約束,這就是偽道德,還有,花邊文學愛好者們自我麻醉不是沒有道德成本,所以他們還創造了宗教和法律,用來體麵地施行暴政。物欲之所以橫流,是因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二者不匹配,這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最高政治覺悟。因為需求就像無底洞,人們每天光是忙著安排和進行衣食住行工作學習照顧家庭等瑣事,每個人的人生就已經被人生支配了一切。文學主流自古以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是曆史的必然,也是未來的大趨勢。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國家發展到現在為什麼花邊文學還是愈演愈烈?現在隨便哪個家庭,老人小孩大人都是人手一個手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因為IT信息時代的到來再次拉大的。有的人把手機視為工具,把工具用好用對用於提升自我價值,這就是好事。更多的人把手機當成上等人的標準配置,鑲鑽鎏金描花邊,好像穿著美元紙幣做的衣服,戴著美元紙幣做的高帽子,喝著加了金箔粉的拿鐵,吃著加了萬足金金箔粉的巧克力,甚至住著牆壁貼滿美元紙幣的商品房,等等……這就是價值取向有問題,因為最貴的貨幣不是美元了,而是英鎊和法郎。貴金屬隻是偶然的成為貴金屬,青銅時代,銅做的刀幣和一小部分貝殼就是當時社會的基礎貨幣,青銅當時就是貴金屬。後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鐵又成為新的被發現和提純出來的貴金屬,曆史上甚至有一個政治人物賞給一位科學家一頂鐵做的冠冕以示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