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載閉眼呼了口氣,把PPT重新按回第一頁,我咬住下唇保持清醒,課程就開始了。
“現代流行音樂隻有一個起源,西方。
“西方音樂的曆史就是現代主流音樂演變史,充其量在樂器上賦予變化、融合各地民族音樂特色為多樣性。學音樂儘可以隻從簡單的樂器入手,到經典曲目,再到考級考證,但這條路指向的是樂器演奏者,或者業餘的愛好者,做到這點很簡單,重複大量的練習,剩下的隻是時間問題。
“而如果想成為創作者,必然要通過兩條路:第一,紮實的古典音樂基礎,這是創作的基礎,沒有音符,編不出旋律,缺少對樂器和旋律的整體把握,就會缺失競爭力,這是內在功夫;第二,了解同行,解構編曲節奏,來了解歌曲競爭力和當下潮流趨勢。很多時候我們說一首歌好不好,流行與否,並不取決於歌曲質量,而取決於外部因素:同期出現了什麼歌曲,反襯你的音樂類型鶴立雞群;歌詞的力量同樣重要,在影視、遊戲OST中多有體現……這是外在的部分。
“總而言之,想要站在音樂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先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發展方向。”
我舉手:“為什麼把這件事放在第一個說?我以為會在很後麵,比如說決定創作方向的時候才會考慮?”
“有預期,就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迷失方向。”洹載頓了頓,反問我,“僅僅拿Peak9的歌曲來說,你覺得它們比其他同期團體優勢在何處?”
“呃……我現在還不是專業的,所以我先猜猜看。”我思考著,“曲風多樣,前奏很抓人,讓人耳目一新,有層次感,很耐聽,也符合現在舞曲的主流趨勢,方便在傳唱和舞蹈使用?之類的?”
“蒙對一些。”洹載回答,“歌曲包括兩個東西,曲和人聲,曲包括旋律和編曲,你說的‘抓人’、‘層次感’是指編曲,‘層次感’也包括人聲。現在市麵上常見的同一首歌的remix版本,玩的是編曲,通過不同樂器和節奏感重新編輯一首歌,但不變的依舊是,作曲。你說舞曲,說的是歌曲的表達方式:唱加舞蹈。這是錦上添花。但潮水退去,叫一首歌反複傳唱的歌曲的本質,還是旋律,也就是作曲。“作為對比,提一下當年跟Peak9同期出道的另兩個選秀組合,Myth,強項在舞台表現力,短板在人聲,沒有幾個能開口唱歌的,另外我從彆的渠道得知,這個公司舍不得掏錢買好歌。他們的打歌舞台開麥率基本是20%以下,音調高了邊跳邊唱唱不上去,RAP也拉得很艱難,有人稱呼他們是‘勁舞團’,我覺得還挺貼切。國民之子,強項在人聲,短板在舞台表現力,選曲跟公司決定的養成路線有關,注定他們受眾有限。Peak9成功的理由是,作曲、編曲、人聲、舞台表現力,沒有短板。我可以直接告訴你,Peak9的九個人,每個人的音色和音域各有不同,這使得歌曲創作有很大空間:低至RAP高至高音,百無禁忌。此外合聲時候很有優勢,這就是抒情芭樂你聽出層次感,也覺得‘耐聽’的理由。”
洹載的隨著分析表情逐漸放鬆,我忍不住調侃:“很驕傲嘛,李製作人。”
洹載沒有搭話。
“當時Peak9第一張專輯,走的還是十幾年前聚星永華打造當時的音樂偶像的路子。十幾年前的樂壇流行什麼:給一個音域音色都很好的歌手樹立人設,然後圍繞這個主題給歌。走歌姬路線的每一首都是史詩主題,譬如安室奈美惠;走清新路線的每一首都是歌頌生活,譬如範瑋琪。但當時歌手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比現在多,參與到競爭的也不再是本國語言的歌手,而是全球化市場,異常豐富的傳播渠道和社交網絡。
“全球化指的是,歌曲可以通過販賣版權到達世上所有音樂市場,聽眾會有比較說,誒你這個曲風怎麼還這麼古老,國際上流行什麼,你怎麼還這麼糊弄聽眾,這一點瘸腿的話,問題在不僅僅得不到新的粉絲,還會把為數不多的受眾趕跑;傳播指的是流行度,這跟前麵的市場有關,在社交網絡打上‘難聽’風評,你猜更多沒聽過的人是會聽一聽,還是直接放棄打開?時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給歌也不能像以前一樣。
“我提出了這個異議,沒有被完全采納,於是我用了我簽約聚星永華的條件之一:可以自己出單曲,試圖用這個說服高層。”
“是那首《特殊朋友》?”我想起來。
洹載點點頭:“歌曲我自認可以給90分,當時隻用了半天就做完,預熱了一周放出。起初反響平平,當時日榜收聽大盤(有多少人在那天使用軟件聽了歌)在1000萬人次,這首歌維持在10萬左右,收聽掛在日榜前100,挺難的,差點掉出去。直到Myth和國民之子出事,粉絲跑到Peak9,這才從90多的排位一直升到第一,同時段收聽最多800萬人。這才有了Peak9後麵的製作主動權。
“我得說,Peak9前期是歌帶人,通過歌曲流行使得組合進入大眾視線。現在已經出過一張迷你專輯、一張正式專輯、兩張EP單曲,現在籌備第二張迷你專輯,後台分析收聽的話,從第二張單曲開始,已經不是歌帶人了,是人帶歌。人帶歌的意思是,不論Peak9唱的是新主打歌曲,還是隨便什麼《愛情買賣》、《月亮之上》,都一定會有人因為愛著這個團體而去聽的。沒有吸引新粉,維持現在的粉絲水平,不趕粉,直到解散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理解了。”我點頭。
“還有一點很不同,愛豆的生命力不取決於歌曲,始終取決於人本身,也有人稱之為‘Star性’。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同一首歌,如果愛豆心態變了,表演出來的樣子也很不同,從元氣到喪氣可能隻在一瞬間,加劇跑粉傾向。某種程度上我很讚同一個觀念,愛豆是WANNA BE的集合。粉絲在愛豆身上看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看到人身上值得稱頌的美德,或者擇偶上的理想型。這是在消費人,音樂隻是附加。如果你想走這條賽道,該有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更多要基於自我,再向外擴張。音樂也可以發展,時尚也可以發展,演藝事業也可以發展。”
我指著自己鼻子:“?我?我,我還沒想那麼多……”
“我在說安然。安然從身心都是一個合格愛豆的標準。”
洹載頓了頓,指向攝像機:“但是純流行音樂的領域,比如說樂隊。
“側重點是音樂。純音樂的領域對演奏者演唱者的長相、外形完全不挑,長得好隻是錦上添花,但唱不好是原罪。這個領域的聽眾完全是衝著實力來的,愛你是真的愛,離開樂壇十年再回歸,老粉絲依然買賬,但是專業歌手因為敷衍狀態被罵翻也是可能的。這條賽道上隻看實力,就是說,征服聽眾,他們就會對你保持關注,直到成為粉絲完全屬於你。
“但愛豆音樂和純流行音樂並不是完全對立的關係,而是音樂比重占了多少的問題。存在靠歌永遠能夠賺錢的愛豆,也存在流行音樂超過愛豆音樂賣得更好的例子,好歌永遠通吃。好在旋律,好在恰當的編曲,好在恰好的歌手,三位一體。這種例子,去聽格萊美獎最佳歌曲就好了。好歌沒有時代感,時聽時新。”
“喔!完全明白了。”我點頭。
“除了愛豆音樂、純流行音樂,還有一些民歌的部分。
“這跟市場有關,你能說《愛情買賣》不是一首好歌嗎?這種歌曲在什麼年齡層受歡迎?為什麼受歡迎?這種市場分析和音樂價值判斷,取決於創作者的價值判斷。就我自己而言,我還挺喜歡的。在我的觀念裡,隻要能夠讓人得到身心放鬆的音樂,都是好歌。除了這些,影視歌曲呢?電視劇受眾是第一位的,還有什麼呢?因為歌曲好聽而去看電視劇的人也存在吧?現象級影視的主題曲,也有超越市麵上所有音樂暫時製勝的情況。這些細致的定製分類再不贅述。
“音樂市場現狀、輸贏點我大概說清楚了,後續再慢慢在課程裡跟進。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梳理歌曲的核心:旋律,編曲。
“人聲不放在這裡,因為人聲的音域是固定的;至於音色,音色天注定,一丁點鍛煉的餘地都沒有,如果說有,那就是聲帶手術帶來的物理改變,除非受損不然沒人會做手術。給愛豆的歌曲,先確定音域,才進行訂做;給歌手的歌曲,音域不是問題的情況下,重點就在旋律和編曲。
“說來說去,歌曲還是旋律和編曲。簡單地說,旋律就是你可以嘴巴清唱出來部分,編曲就是伴奏。作為拿來成品就用的從業者而言,了解到這一步就夠了,對創作者而言,問題就變成了:‘怎麼創作出好聽的旋律呢?怎麼使用最佳的樂器搭配出最好的歌曲效果呢?’
“解決旋律的問題,先要明白這世上存在什麼樣子的旋律。不跟前人撞車,不跟同行抄襲或者神似,這是基本道德。音樂的最小單位是音符,一個個音符通過不同搭配成就了一首樂曲,怎麼搭配構成旋律?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去從流行音樂的源頭學起——西方古典音樂。解決編曲的問題,要從曆史和樂器、曲風種類講起。同樣一首歌,我用什麼樂器搭配起來就是鄉村、搖滾、朋克或者芭樂演繹方法,包括remix在內,就是這樣。
“接下來的一個月,上午我們拆解經典流行音樂曲風、代表歌曲的構成,樂器是全的,儘管用。下午你練習鋼琴曲,背樂譜,從鋼琴開始熟悉音樂理論和基本演奏知識。
一個月,時間很緊湊,不管你期間能掌握多少,我也就教給你這些了。
一個月後我們互不相欠,你要想繼續學,去找彆人吧。我說清楚了嗎?”
儘管洹載再三強調著時限,我卻奇怪地想到,我們又能見麵了。
所以我在洹載冷淡的注視下忽然笑起來,也不是很難叫人理解吧?
“笑什麼?”洹載蹙眉。
我收斂笑容,聲音鎮定自若地答:“那就拜托你了!老師!我會認真上課的!”
無言半晌,洹載切到下一張PDF:“你最好跟得上吧。”
“死也會跟上的,我發誓。”
我還是在笑。
雖然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