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兒養雞去 王秀芝終於還是下了決心……(1 / 2)

三世同堂 璋公子 2755 字 2024-03-26

王秀芝終於還是下了決心要回到村子裡去,每每想到那雙單薄的身影,她心裡總有股說不出口的揪心。與丈夫經過幾個回合的博弈後,她終是說服了男人,去老家開始兩人的第二份事業。兩口子都知道這一去是舍棄了什麼,也知道與那些舍棄了東西相比有一雙兒女在身邊那段人生才更有意義。

離開省城那天,王秀芝把出租屋裡那些不方便帶走的物件兒統統贈給了相鄰的幾戶人家,手裡經過幾年時間積累的客戶資源也提前幾天就交給了市場上有想法接手的熟悉的攤主朋友,臨行之際,她看著那座自己默默奉獻了小十年光景的城市,臉上閃過了一絲落寞。那一刻,她知道,她的男人也知道,這一去,可能以後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不過一切為了孩子,也沒什麼好惋惜後悔的。

看爸媽大包小包的帶回了全部的家當,即使父母沒有言語,夏天和妹妹也知道大人們應是不再走了,雖不知是什麼具體原因,兩個孩子卻是極高興的,至少他們的家從那刻開始算是完整了,夏貝貝把包裹一件件拖回屋裡時始終都保持樂嗬嗬的。

夏大海回鄉創業的第二份事業,肯定不能是鬨地,那是莊戶人家的做派,他可是見過大世麵的人物,手裡也不缺錢。與王秀芝說好要回村兒創業的準備後,他就想好了接下去要做些什麼的計劃。與其受苦鬨地,不如回村兒養雞去,搞養殖業。

新莊兒村子東頭是一大片養殖區,莊戶人家養雞養牛的住戶都在那一片兒,遠離村子核心,不至於受村裡人的閒話。不過小地方的人家,終是資金有限,做大做好的沒幾家,不少早期做過養殖營生的鄉民做了幾年後反覺出意思不大,也就沒再做了,空了好些場地,有些外村兒有想法搞養殖的大戶兒,會在新莊兒村子裡托熟人賃幾處人家的場地,那些場地不大的人家戶主卻也看不上眼,沒人中意問詢的場子也就一直荒著,慢慢變成了荒地。夏大海沒想著要賃場地,反正自己以後也得在村兒裡發展,老二以後要成了家,自家一家老小也得找地方置地蓋房,不如買塊兒地皮,反正也花不了多少價錢。

夏老漢聽了兒子的計劃,就已經走動過了,那片兒荒了的雞場的好些人家都沒計劃再重操舊業,有的去了城裡。還有的在村子裡蓋了房子,名下那片廠房可有可無,捂在手上也沒多大意思,村子裡既有人想接手,也樂意轉讓。夏老漢走動了沒幾戶,就找到了合適的賣主。

那是新莊兒的一戶好人家,孩子出息了以後老兩口兒就沒再搞養雞的營生,平日裡老兩口也不常去那片兒地方走動,無非開春兒了在廠子裡幾處平整的地方種些瓜果蔬菜,或是周遭幾個大戶場地不夠用借給人家儲存幾個月物料。老兩口兒好說話,與村裡人也不好說價錢,好些時候都是免費給對方糟踐,等人家用完再處理平整就是了。

雞舍大體架構還算完整,足足六個大間兒,在新莊兒養殖戶裡算不小的場地。要想做養雞的營生,簡單打理打理,在舊的基礎上修繕修繕就能用,還能省一筆建雞舍的費用。開了春兒,三四月份的春雛兒就可以安排引進,就好比是打瞌睡給了個小枕頭,正合適夏大海的算計。

年終的那幾天,計劃出手雞舍的那家人和夏大海一大家子在村子裡管事兒人的協調下三方碰了麵,敲定了價錢,擬了手續。夏大海交了錢,蓋了手印兒,那塊場地就算歸到夏大海名下了。

出了正月的一個日子,夏大海招呼村子裡做土木的幾個鄉黨,把原本的雞舍簡單收拾了收拾,該平整的平整,該鋪墊的鋪墊,沒幾天場子就沒了早些年的荒敗樣子,待雞舍修繕的差不多了,夏大海又去周遭幾個廠子裡尋摸了些人家不用的二手雞籠,與全新的家夥事兒相比那些舊物件兒性價比反而更高些,也能省些預算添到設備的采買上。不出兩個月,原本破敗的場子就恢複到了可以正常運轉的程度。

雞舍的正東邊兒是一大片空地,周遭的幾戶人家都蓋起了院牆,夏大海也想好了,等養殖場的營生做起來,緩個幾年,就把院子蓋起來,不和老爹一家擠在那幾間老房子裡麵了。到時候水泥現澆它足足五間大平房,那生活才叫滋潤。一想這些夏大海越覺得生活有盼頭了,每每幻想到以後美滋滋的生活,夏大海臉上都能看出那份兒快意。

剛開始做養殖場的夏大海,並不敢做大,六間雞舍也沒就全用起來,而是先養了兩舍練手,想著等不麻爪兒了再擴大生產,到四月份的時候,第一批雞苗引進了新修繕好的雞舍,夫妻兩人就生瓜蛋子似的忙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