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觀鳥,行走在各個地方,走到哪兒都在觀鳥。看著身邊的大自然,總會有那麼多收獲。在錦江區,鵲鴝送我上學;在青城山,紅嘴藍鵲迎接我上路;在龍蒼溝,斑頭鵂鶹向我問好;在西雙版納,家八哥催促我起床……
成都【錦江區】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嗚嘔嗚嘔……”聽到這熟悉的旋律,走在成都的自然世界中,我總是感到溫暖。
在上學的路上,路邊的“麻雀樹”站著樹麻雀,滿滿當當,顯得可愛。馬路邊的路燈上總是站著一隻鵲鴝,婉轉歌唱,讓人沉醉。路口的大樹上常有烏鶇在跳躍,鳥影晃動,駐足觀望。
在回龍泉驛時,坐在那窗邊向外望。那是個觀鳥的好地方,透過窗戶看過去,就見樹冠內數十道鳥影跳來跳去。有白頭鵯翅上的一抹黃綠,有白頰噪鶥齊聲的歌唱,有麻雀小巧的身影,有珠頸斑鳩漂亮的尾羽,有紅頭長尾山雀可愛的身軀,有鵲鴝婉轉的歌唱。
走入東安湖,鳥類就不限於路邊的鳥種了。湖麵上幾百隻骨頂雞遊來遊去,路上有紅嘴藍鵲飛過,湖邊有普通翠鳥玩樂,遠處有小鸊鷉練習“輕功水上漂”。
走上龍泉山,正是猛禽遷徙的時候。坐在車內,享受著清早的一縷陽光,心中滿是興奮。隨著一隻隻普通鵟的飛過,終於來了一隻鳳頭蜂鷹,它的腦袋很小,但翅上的腕斑告訴我,它在偽裝。吃完飯了,出現在我眼前的第一個驚喜出現了。那是對麵山崖上一道紫色的身影,它就是紫嘯鶇。走上山頂,又是長久的守望,三隻鷹的飛來又是一個驚喜——鷹柱。
由七八歲時的入門,到九十歲的堅持與熱愛,再到十一歲的“大成”。但成都隻是我熱愛觀鳥的“發源地”外麵的世界定然更精彩。
雅安【龍蒼溝】
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離開成都,兩天的時間,兩天的尋鳥,兩天的快樂。
去龍蒼溝的路上也是快樂,被我拉入坑的同學開始了屬於他的預習。他先聽著介紹,估計他隻提取出了兩個鳥名:“大擬啄木鳥”和“斑頭鵂鶹”。於是他一口一個“大力啄木鳥”和“擬鵂鶹”地講述了他的期待。這給無聊的路程帶來了不少歡樂。
來到龍蒼溝,夜觀最想見的就是斑頭鵂鶹。一路上,我們經曆了十九起“路殺案”,拯救了好多昆蟲的性命。令我映像最深的是那些會“打人”的蟬,說是“打”,實際是撞。本是見它們在馬路中央,擔心它們被車壓到,於是夜觀的團隊開始了“救蟬”活動。
當拿起蟬時,它會叫個不停,不過忍一忍,將它放到路邊的樹上,那隻蟬就得救了。但是那蟬也會“作死”,要是你一個沒抓穩,它就會閃到你麵前,毫不猶豫的撞在你的額頭。隻聽一小聲“嘭”,它就會繼續落在路中央。
第二天,在尋鳥時,一個驚喜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老師發現了遠處樹上的三隻正在休息的斑頭鵂鶹。於是,老師架起單筒對準了可愛的鵂鶹。
兩天的時光就如白駒過隙,回到成都總是覺得是在做夢,希望這個夢永遠不要醒來……
川西【海螺溝】
一次暑假的旅行,我的父母決定帶我去川西。第一站就是海螺溝。
在去的路上,已有了不少的收獲。高原地區的特點立刻顯現出來。看向窗外,就是兩隻烏雕在地上你一巴掌我一爪子,打的熱火朝天。而在成都,站在山上都是遠遠的觀望,最多看到他們的肚皮( 除非運氣好,在樹上看到 )。
一次停車休息,紫嘯鶇、啄木鳥紛紛出現,那紫嘯鶇宛如一道紫色的流光,輕輕一閃就出現樹枝上了。
海螺溝的入口就在眼前,終於來到終點——那是一個觀望台( 如圖 )。由觀望台往下望,左側是一座雪山,正下方是一道溝。抬頭看去就是一大群燕子。
還有一個小台子也不錯,橙翅噪鶥也挺好看呢。
當然,不止這些,墨石公園的紅嘴山鴉、路邊的黃頸擬蠟嘴雀……回到家,回憶著收獲,我有了下次還去的打算,就看何時有空了。
廣安【嶽池】
這次回嶽池與往常一樣,春節回去看望外婆。不過特彆的是,我帶上了長焦。
今天要去祭祖,那是一個鄉下,我帶著長焦去“打鳥”。到了那裡,有個不錯發現——伯勞多~ 還有些許的柳鶯,“富貴鳥”也不少。最大的驚喜還是站在枝頭的北紅尾鴝,和背藍肚橙的鳥( 疑似 )。
天上的太陽躲在雲後麵,發出亮白的光輝。父親說下午陽光好,於是我們出門走了好遠。來到一個水溝旁,我們站在橋上往下望,橋下就是水溝。
水溝有些黑,其中出奇的站著“白鷺”。正要離開,兩隻與眾不同的“八哥”又拉回了我們的視線——家八哥。借著,一隻頭上頂著白雪的橙腹鴝也來湊了個熱鬨,它站在水溝旁的枝頭。“哇~ 那是什麼?!”“白頂溪鴝。”
這下我們沒了離開的打算,繼續觀望。“快看,那兒有魚!”媽媽在水溝中發現了兩條魚。這時,路上又來了兩個中年人,與我們一樣,他們也發現了那兩條魚。與此同時,那些“白鷺”飛向了魚,露出了全黑的腳掌。“這不是白鷺。”我發現了這個特點,而且這些鷺的體型比白鷺小一些,“看來是牛背鷺了。”
有了推測,忽聽見那兩個中年人居然說要去抓魚。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也許如父親所說是想要吸引路人關注他們,總之他們來到小溝旁。
這下可不得了,鵲鴝飛了,牛背鷺走了,稀有的白頂溪鴝也不辭而彆。這下小水溝中的動物慘了,也沒什麼好看的了,我們隻好離開。
又到了回成都的時候,油快沒了,來到加油站,車窗外的路上,一隻小八哥兒走來走去。真擔心它被壓著~
雲南【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可是個好地方,我選擇此處的目的就是“聽說鳥多”。這裡自然好、風景好、美食好( 除了蟲子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入西雙版納的自然世界吧~
去版納的前一天,我還是有點小興奮。幸虧我不是興奮的睡不著,而是興奮的早起( 估計是每次去觀鳥前都會興奮都會早起,養成了興奮早起的習慣 )。
上了飛機,來到版納,與閃電老師們彙合,向濕地出發。這次,與去青城山不同,我帶的是長焦相機。來到濕地,看到的第一種鳥就是紫水雞,第二種是黑水雞。
這兩種鳥名像、形態像,但稀有程度天差地彆。黑水雞的顏色沒有那麼鮮豔、華麗,雞身成黑色,喙為紅色,但其尖部成黃色,腿成樸素的黃色;紫水雞就不一樣了,一身閃著金屬光澤的紫藍色羽毛,翅膀、腹部、喉部都是亮藍色,喙成豔紅色,雞爪為紅色或橙色。兩者一比,是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用完午餐,我起身帶著長焦相機去濕地邊散步,一低頭,左腳旁的濕地中,一隻鳽瞪著警惕的雙眼盯著我。我趕忙舉起長焦,當畫麵清晰時,隻剩下了水麵與水生植物。
又該出發了,一路尋找,幾隻白胸翡翠相繼出現,隨著一陣“哢噠”,翡翠被我“收入”相機中。下一個驚喜是一隻棕背伯勞。
它的確很普通,但它那妖嬈的造型還是讓不少人記錄了下來。看著相機,其中的畫麵栩栩如生,一隻棕背伯勞站在一個豎直的植物上( 疑似蘆葦之類的 ),尾羽搭在植物的莖,身體彎過來,喙對著左側的酒店( 沒開 ),也不知道它在乾什麼。
最後的驚喜,便是曾站在我腳邊的黃葦鳽,他最特彆的是眼神,感覺隨時都滿是警惕。小巧的身體,特彆的體型,給我一種機警的感覺。
入住酒店時,出了點小意外——房間還沒有收拾好。這下可怎麼辦?老師立刻有了主意:“去趟菜市場吧~”
大家出發的很勉強( 估計是想看電子產品 ),來到菜市場,聽說有很多鄧博士不認識的東西,大家立刻來了興趣,開始了各種詢問。我品嘗了蛋黃果,它的口感和煮的雞蛋黃差不多,但味道一言難儘。
隨後,同學又對椰子有了興趣,一個接一個的買,這下老板的生意可好了起來,最後,買椰子在他們的口中成了“隨大流”。
我也買了一個,還留著吃椰肉,大家紛紛效仿,老板指著那椰子,“這個一摔就破。”隨後,我的椰子就被一個大哥哥摔開來。“還真行~”“啪!啪!啪!”眾人開始了摔椰子狂潮。但椰肉的口感令人發愁,我的評價隻有一個字——硬。
但在鄧博士吃來卻是香,我仔細品味,果然,香!
入住酒店,開營後,又寫了一首不如《青山·尋鳥》的《濕地·尋鳥》,就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