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熱愛觀……(2 / 2)

尋鳥 漂渺天鳳 7090 字 11個月前

走入植物園,路邊站著可愛的紅耳鵯,身旁的朱櫻花上總是有繡眼與太陽鳥。經過一上午的勞累,終於開始了下午的“舌尖上的雨林”。這下同學高興起來了,我最期待的是幾年未吃的楊桃。這種水果切開後成五角星狀,吃起來特彆的脆爽。水分足,吃著沒有草莓的甜膩,沒有菠蘿的割舌,沒有獼猴桃的軟。

我們先摘了神秘果,這種水果看起來平平無奇,但食用後可以改變味覺。即將吃的第一種水果就是餘甘子。這種水我搜過( 為了避免被老師們坑 ),味道酸、苦、澀。並不好吃。

咬下一小塊,這表麵坑坑窪窪的綠果子果然不出所料。我強忍著吐出來的衝動,一口咽下去。剛入口是又苦又澀,但慢慢的品嘗,卻有著一絲絲的清甜。

看著閃電老師麵帶微笑地吃下一顆,我還是沒有再吃一顆的打算。我們單飛組的一位同學開始了“炫技”的表演:他一共吃了11顆,前五顆還沒什麼,隻是一位家長連連叫停。到了後麵,他開始在草坪上繞圈,還提出想要爬樹,同學們都在餐墊旁笑著。

吃了神秘果之後,同學們再次向餘甘子發起了挑戰,果然沒了苦澀。

還有一種就是青色的芒果。這種芒果應該不會難吃。我跑去鄧博士那裡拿了個芒果壺( 中間的種子 ),芒果有些脆,不是很甜,但好吃的很,至少比餘甘子好多了。

楊桃,這種我最喜歡的熱帶水果即將上場( 在它上場前我已經吃了幾塊了~ )。將一片“星星”放入口中,久違的味道再次重現……

夜晚吃過飯,幾隻壁虎又是一個驚喜。

這是第三天,清早,我與室友都醒了,手機忽然震動了幾下。打開一看,閃電在“版納群”中說,有朝霞,讓大家一起看,我告訴室友,拉開了窗簾。

在寬闊的視野中,天邊掛著被朝陽染紅的天空,但不是一味的紅而是由火紅到橘紅,由橘紅橘黃,又由橘黃到金黃,由金黃到淺粉,由淺粉到淺紫。層層變換,漸漸成紫,點點的白雲並沒有隱藏在朝霞中,而是清晰地飄過秀美的天空,化作點綴,在畫麵上留存著……

吃過晚飯,再次進入植物園,來到絞殺現象麵前,我們聽著鄧博士的講解,那空心的樹洞中仿佛又出現了一棵樹……

絞殺榕的種子落在樹上,生長成藤蔓的樣子攀附在大樹表麵。隨著時間的推移,“藤蔓”快速生長,漸漸的有了木質,高度超過了大樹。絞殺榕的木質又分又合,就像一個網子,將大樹死死勒住,大樹枯萎後,菌類入侵其中,大樹腐爛入土,成了絞殺榕的養料,絞殺榕壯大了起來。

“那,如果絞殺榕又絞殺這棵絞殺榕呢?”“這是個好問題。”鄧博士解釋道,“這棵絞殺榕已經很大了,我們知道,在雨林中生長需要陽光,再落上去發芽後也長不大。”“及時長成了也生長速度也和這棵差不多,怎麼實現絞殺?”我也說出了想法。

拍了大合照,我們踏著雨林中的道路繼續向前,下一個目標就是“大板根”。“這個就是啊~”一位同學指著一棵,那棵樹的根並不是長條狀,而是像一堵矮牆。“前麵還有一個更大的。”鄧博士帶著隊伍繼續向前,走了沒多久,路邊一棵巨大的樹木瞬間吸走了我們的注意力。

“哇好大!”“這就是‘大板根’!?”眾人紛紛讚歎,走下樓梯,向大板根湧了過去。我與鄧博士站在樓梯頂,打算等眾人看完了再過去。

仔細觀察這棵又高又大的樹,它有些傾斜,左側的大板根仿佛在用力支撐著樹身。“為什麼會斜著呢。”我在心中仔細琢麼,觀察了許久可惜毫無頭緒,於是我轉頭向鄧博士詢問道,“老師,這棵樹為什麼斜著啊?”“自己思考呀。”鄧博士神秘一笑,與我走下樓梯去看同學們了。“嗯。”我站在大板根旁,又抬頭望去,樹身周圍都是些高樹,這棵樹的樹乾,正好穿過周圍高樹留出的一個圓圈,“是向陽性!”我恍然大悟,既然知道了答案,也該去看一下其它同學的發現了。那是一隻蝽,講解完,眾同學不約而同地興致高漲,你以為他們會湊過去仔細觀察?不,他們望向鄧博士,齊聲喊著,“快吃!”“鄧博士,你要吃嗎?”……

“不會吃的,”鄧博士否認道,瞬間打下了同學們氣眼,“這個昆蟲挺少見的,是個好發現,肯定不會吃的,我就隻把他放到舌頭上。”鄧博士的這個決定給他帶來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體驗:

由於長焦,我站在人群的最後麵,此時,手表、平板、手機、相機等可以記錄的物品全再“哢嚓,哢嚓”地亂響著,我的長焦已甘拜下風——被擋完了……

直到有好心的同學拍完了換了了地方,我才能有機可乘。

來到第四天,活動要結束了,我不免有些失落。經過上午的探索,觀鳥組發現了灰岩鷦鶥。就在記錄時,我一一個清晰的鏡頭被幾位同學碰走了,最後,隻拍到了灰岩鷦鶥被樹枝擋住的模糊身影。

但可喜可賀的是,閃電的定焦拍清了那道身影。

下午,藍喉擬啄木鳥不斷“咕咕”地反複叫著,惹的我有些煩躁。到了種植龍腦香科的一大片地,老師告訴我們,來著兒的目的就是尋找一些“帶翅膀的精靈”。

它們就是龍腦香科植物的種子。“隻要發現了野生龍腦香科植物的存在,代表這裡就是一片雨林。”這可見龍腦香科對雨林的重要性。

還沒開始尋找,一位同學已有了發現,拿著一顆綠色的奇特種子跑了過來,“老師,是這個嗎?!”鄧博士點頭,“對就是這個。一會兒我們要在你們身後的這片林子中找的就是這種。”

開始找了,我在一旁的樹葉堆裡發現一顆,仔細一看,來到鄧博士麵前,拿著這顆帶翅膀的綠色小果子,推測道,“看這結構,它在下落的時候應該會旋轉吧。”

“對,一會兒會研究。”鄧博士道。我繼續探索腳下的樹林。

找了許久,我還是沒什麼發現,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已經找了一大袋了。我再次四處尋找,視覺不行上嗅覺。那顆小種子的味道大概就是這樣:淡淡的泥土味,稍稍有點腐臭味。

加上了嗅覺,收貨果然大了許多。“在更遠的樹林,有再大一點的種子,你們過去找把。”鄧博士的聲音從身後響起。

“還有更大的?!”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向更遠的樹林走去。找了良久,忽聽有同學在叫老師,我轉頭看去,一位同學正提著一顆種子的“翅膀”,跑向鄧博士,“鄧博士是這個嗎?”“對,就是這個啊。”鄧博士點頭。

“這就找到了?”我再次低頭,仔細尋找。正胡亂地踢著樹枝,忽見一隻棕色的“大翅膀”露了出來。那“大翅膀”兩指粗細,與整個手掌(加上手指)差不多長。

我將它撿起,是一個隻有一隻“翅膀”的褐色種子,與那個同學(見上一個自然段“忽聽有同學在叫老師”)撿的有幾分相似。

“老師,我找到了!”我喊了一聲,“但是隻有一隻‘翅膀’。”“沒事的。”冰冰讓我拿著種子,與種子合了個影。

繼續尋找,又尋到了兩個更大的、且完整的種子。沒過多久,所有的同學都找到了種子。鄧博士見狀,對同學們說到,“大家來猜猜那個種子是望天樹的種子呢?”“應該是大的吧。”我們都這麼想,回應著鄧博士。但我總感覺怪怪的,難道是小種子?

“小種子哪兒來的能量長那麼高?”我不確定的補充了一句。“不對,這個小的才是望天樹的種子。”鄧博士說到,“大的是東京的龍腦香科。一會兒,我們要去大橋上放飛這兩種種子,看看誰的種子飛得最遠。現在大家可以試一試如何讓種子飛的更遠。為了方便拍攝,我們分為兩組比賽,為‘小種子組’與‘大種子組’。”我自然是參加“大種子組”,小種子已經被我拿去實驗了。

隨後,鄧博士又介紹著“種子大比”的規則,“如果運氣好的話,橋上可能會有風。風就可以帶著種子往遠處飛。”

“那如果風倒著吹呢?”正跟在鄧博士身側的一個同學問道。“那就算絕對值。”鄧博士回答道。

到了大橋上,老師們開始準備“種子大比”了。橋下是奔流的河水。我大種子的一隻翅膀正好能掛在手臂上,沒等多久,“大種子組”的比賽就開始了。

那些種子果真旋轉著往下落,就這樣一顆種子脫穎而出,成為“大種子組”第一。最後的比寨是擁有小種子的同學,與“大種子組”一樣,沒過幾秒,第一名很快就出現了。

結了營,吃了飯,接下來就是一部分同學的“昆蟲宴”。反正我是沒去,那些蟲子實在咽不下去。

和室友分享了學校同學發的“你們都給我變鳥”,真是“洗腦神曲”啊。冰冰老師來問我們去不去夜市,回答之後,我又給老師放了一遍,老師的評價:“推鳥神曲”

八點過,看著去夜市的眾人在“版納群”發的圖片和文字,出於好奇,我在微信問了一下閃電:“好吃嗎?”閃電立刻回道,他和鄧博士在等給我們帶的昆蟲外賣。我“嗯”了一聲。隨後閃電老師又發到,“一會帶回來給你們”。我立刻回道,“我拒絕”。

過了一會兒,老師們果然帶回來了兩盒油炸的昆蟲。一盒蝗蟲,一盒蠶蛹。在眾吃蟲人的勸說下,我嘗了一下僅剩幾隻的油炸蝗蟲。

那蝗蟲並沒有蝗蟲味兒,隻剩下了油炸後的脆,與調料的辣與香。至於那蠶蛹,還有一點蠶蛹的本味——苦。就因這點,不少人都不喜歡蠶蛹。

第二天,告彆了先回成都的室友,我不禁感慨,時間過的好快……

成都,隻是我熱愛鳥類的發源地,外麵的世界往往有更多的驚喜~觀鳥,也隻是我熱愛生物的發源事,生命總是那麼神奇~生物,同樣隻是我熱愛科學的發源學科,物理化同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