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琅嬅讓我們看到,大清父權毀掉了一個原本可以善良美好的女人,讓她變成餓鬼,毀掉她身邊所有的人,從她的奴婢,到她的親生子女。
這人物非常不討喜。
這人物非常不討喜。
男權社會將女性強行綁定在女兒、妻子、母親的身份上,而對於女性主體的身份,給予的不僅是忽略,還有鄙視。
中國道德,女兒的核心是順從父母,達成父母的期待。
中國的夫妻之德,妻子核心是順從丈夫。
中國的孝道,核心是孝順母親。
那麼作為自己,女性是失語的,不可以有要求也不可以有欲望。
為了獲得女人最終的權利,她儘力生子,就像她母親逼迫她一樣,逼迫她的子女,優秀出色……
最終,她沒能完成這些期待,燈枯油儘,怨念而亡。
這個人物沒有瑪麗蘇,也沒有誇張yy。
她背負期待又無法達成,真實得可怕,讓我們不願意細想,細思恐極。
1、
身為一個女人,富察琅嬅沒有主體的欲求,而是被眾多外力裹挾的工具人。
她從□□到靈魂,都依附於父權,夫權,兒子,彙集了他們欲望的投射。
她從□□到靈魂,都依附於父權,夫權,兒子,彙集了他們欲望的投射。富察氏的女兒,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後,愛新覺羅家族未來繼承人,嫡子之母:
她被選中為寶親王嫡福晉,劇中熹貴妃對霍乾隆所言:“富察氏滿門位高權重。”
她成為中宮皇後,“我要做得更好,比任何人都更像一個正妻”,她要求她女兒不能叫她額娘,要叫皇額娘,因為“你的額娘不僅是額娘,更是皇後。”
她勸她的女兒聯姻蒙古,開口就是:“我一出生就知道,我這條命,就是屬於富察氏的。”
無論怎麼掙紮,繩索隻會越縛越緊。
她的一生,隻能去滿足身邊人的期待,才獲得一點點可憐的價值感和回應。她缺愛,缺共情,缺理解,到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當她以35歲的年齡再次懷孕時,富察夫人貌似關懷,實則綁架的一句話:“您腹中的孩子,關係著富察氏滿門榮耀。”
看到這裡,很多女觀眾能看到自己:
童年被父母要求,做好女兒,成年被丈夫要求,做賢惠的妻子,晚年,又被兒女要求,做個好母親。
誰真正問過一句:你真正想要什麼?
誰真正能說一句:我知道你不容易。
………
這些話,她始終沒聽到,她從未聽到過。所以,她隻能像過去無數年一樣,抿住嘴唇回答道:“我明白,我一定會生下嫡子,不讓你失望。”
整個後宮都能看出來,她地位的虛浮無力,後期的嘉妃甚至直接躲在她背後算計她,讓她集眾人怨氣於一身。
不怪彆人看不出來:一個得到皇帝信賴,位置穩如泰山的皇後,何必如此苦苦籌謀,讓嬪妃不孕不育?
作為母親,她也沒能保住兩個兒子的性命。唯一的女兒作為權勢籌碼,遠嫁蒙古,算是為富察氏母族儘了一份力。
他從小沒有父母之愛,是個虛空的殼子,他接受這樁婚姻,將富察琅嬅看作籠絡富察氏的工具。
是富察琅嬅又一段裹挾、物化人生的開始。
富察琅嬅心心念念的是母族的利益,霍乾陵要的則是,唯命是從、隻忠於他的妻子。
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秒,富察琅嬅和霍乾隆,都是各自為政,離心離德。命中注定,他倆的鏈接就是“君臣”,是愛新覺羅家族和富察家族利益交換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