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煩隊友 “宇宙並不隻是被數學所描述……(1 / 2)

多重宇宙回收站 擇地 3503 字 10個月前

“宇宙並不隻是被數學所描述,宇宙本身就是數學,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是由數學結構組成的,包括你我在內。從宏觀上來講,數學結構是永恒不變的,它們並不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而是時間和空間存在於數學結構之中。”

“這是著名的的物理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在他的著作《穿越平行宇宙》提出的理論,所以在這個假設下,我們也隻是數字而已……”

講台上,湯基德正在侃侃而談,台下的“數字們”離場速度比上次快了一些,方銘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最裡麵一個座位上,幸災樂禍又意興闌珊地觀察著。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他們隻要放出這個大殺器,讓他公開發言10分鐘,方圓百米的難民們都會自動清場,效果立竿見影。

所以現在,這個空曠的,可以容納上百人的教室,隻剩下五個人,包括湯基德本人。

第一排大搖大擺打著瞌睡的是老馬,湯基德對於這種公然藐視知識和他的行為,敢怒不敢言,隻能讓自己的視線不要經過那個礙眼的位置,而投向教室正中間那個正襟危坐,微笑著傾聽著他的聽眾——張曉菲。

方銘則堅持自己在課堂上永遠隻坐學渣位,看不清老師恨鐵不成鋼的眼光,能讓他逃過心靈的煎熬。

不知道什麼時候進來的一個身穿黑衣的男生,悄無聲息地坐在某個不起眼的位置,正全神貫注看著課桌上攤開的書。

方銘在後排盯著他的後腦勺,做著鬼臉,心中嘀咕,臭小子長了嘴等於沒長,不知道怎麼做到每次都能在他要求的時間,準確找到他們所在的位置的,而且每次都是神出鬼沒。

在方銘各種威逼利誘下,宙勉強願意列席他們的討論,但前提是,所有人都當他不存在。

正想著,老馬伸著懶腰醒了過來,不經意地回身看了一下整個教室的情況,麵不改色地鼓鼓掌,招呼湯基德坐下來:“很有意思的內容,下次再繼續分享,我們先說說這個星期的情況。”

三個月前,基於張曉菲的提醒和湯基德的情報,他們開始關注在回收站中的兩種特殊的人:

第一種,以方銘為非典型代表的“連環殺手”受害者,他們是同一身份的受害者,多次反複出現在回收站,受害者並不一定是同一個個體,他們之間共享回收站的停留時間,但並不共享記憶。至於他們的凶手是不是同一個,也暫時未知。

第二種,帶著自謀殺和回收站的記憶,回到現實世界的人。目前已知的隻有張曉菲,湯基德號稱見過但已經離開回收站的一個男人,也疑似這樣的人。

於是手握關鍵信息的湯基德,被老馬招募進了他們的三人小分隊。

湯基德是個勤奮的求知者。

當他發現自己來到的地方,是宇宙中的一個從未被發現的時空,且可以顛覆現有所有的關於時空的理論時,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名留青史的未來。

不能說是喜出望外,簡直是可以說是欣喜若狂。

他可能是唯一一個覺得來到這裡才是贏家的受害者,以至於每次提起他的謀殺者,他常常掩飾不住得意:“他要是知道我來了什麼地方,一定會嫉妒得麵目全非。”

方銘問他什麼時候回現實世界的時候,他費解地問:“為什麼要回去?這裡的研究課題我還沒完成呢?”

至於三年後會消失這回事,對他來說是另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往往這個時候會拖著方銘大談世界是數字的理論。

聽了幾次之後,方銘也不敢問了,私底下跟宙說:“他快消失之前,打暈送回去就行了。”

湯基德是跟方銘差不多時間,從C區進入回收站的。在C區進行了一個月廢寢忘食的調查研究後,他沿著B區,來到了傳說中有神秘力量的A區,探尋回收站長期停滯的人群突然大批量減少的原因。

不過當他終於獲得了小分隊的信任,知道了方銘的能力後,他反而興趣缺缺,原因是“特異功能”研究不屬於他的研究範疇,讓方銘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失望。

還彆說,湯基德來回收站之後總結的關於回收站的運行規律,比老馬這種老人還完整和有條理。

到目前為止,他公布的回收站定律已經有二十八條了。

不過也隻有他自己能記得住這二十八條,這裡沒有紙幣、電腦等記錄手段,對他來說不成問題,成問題的是被他逼著抽查“回收站定律第8條是什麼?”“第21條是什麼?”的痛不欲生的夥伴們。

回收站定律第13條。

世界線分離的時候,世界線引力判定不受生死狀態影響。

這是湯基德從那個男人那裡收集到的信息。

他是在B區遇到那個男人的。

那天,剛剛經曆了一場世界線疊加的難民們,在B區新地圖——一個市民廣場逗留。

據他沿路的觀察,B區人都比較愛嘮嗑。

從最近感覺人變少了,聊到彆區的八卦,又聊到了回收站的曆史。

湯基德就像加入老馬他們一樣,突兀地插了進去,大談他的平行世界理論和他個人總結出來的回收站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