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向死而生,生命之呼號、鳴唱^^……(2 / 2)

留得枯荷聽雨聲 Lanshen 1914 字 9個月前

混著凝固的黑血的泥土一點點落下,蓋住了那些殘屍敗蛻。敵人也好,摯友也罷,縱使一生馳騁戰場,死後也不過是一捧黃土掩麵。正如同他的親人一般,如同平鬆未央一般,也許終有一天,高杉他們也將離開。

生命不過是一場墳地裡的盛宴,飲罷唱罷,死亡就微笑著翩翩飛臨。當青春的容顏在鏡中老去,還有誰會想起那些最初的溫柔和疼痛?

逃不出漆黑心魔,洗不掉粘稠渾濁……全世界都背棄我,這一切都遠離我……那又……怎!麼!樣!就算將在地獄沉沒,就算沒人能拯救我,我也一定要活下去!沒有了母親,沒有了感情,沒有了整個世界又怎麼樣?死神將這一切剝奪,至少還留下了我,我,才是這個世界!我活著,一切都能重新奪回!所以,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能活下去!活!下!去!

《死亡詩社》是一個古老的、關於現實與浪漫、守舊與革新、新與舊之二元對立的影片。它講述了一個被蒙上一層浪漫主義迷蒙色彩的意在探討現實的故事,略顯老套,探討的是關於人生的自由、教育、異化與同化這些問題,這些話題從古至今在人類文明史上反複爭執的,雖然如此,這些卻具有永恒的魅力,以這樣溫情的方式娓娓道來,有了更多的新意,也很打動人心。

一位屠龍的勇士來到了一座遠近聞名的煉獄,它想要改變無形中束縛、壓抑人正常情欲、感情的陳規陋矩,而圍城中的眾人其實對他隻有深深地戒備和恐懼,最後它失敗了,像一頭巨大的鯨在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中舒展雙鰭,蕩起一圈圈波漾,卻頃刻間歸於沉寂。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在以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各類上層精英而聞名的貴族學校——威爾頓預備學院中,因一位與眾不同的教師的到來而發生的一係列改變。基廷老師的出現就如同一束光一樣,照亮了黑暗裡的小草,他教他的學生——那些熱血沸騰、意氣風發的青年們掙脫世俗的羈絆,重新學會獨立思考,明白“自我”,熱愛生命、“及時行樂”。青年們在“船長”——基廷先生的一再鼓勵下,勇敢表達自我,正視自己和想要在爭取的未來,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一起吟誦著詩,自發成立了“古詩人社”—雖然這在後來被汙名化,成了基廷老師鼓動學生的罪證。

此刻在教室的一隅之地,在師生之間,似乎湧動著某些難以言表的東西。我感到很震動,也很忐忑。教育是什麼?它包含了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三個要素—這是照本宣科的回答。非常籠統但被廣泛接受。怎樣界定教育者和學習者,他們是否是交叉的,又以和來評判資格,教育影響包含多久多遠,隱形還是顯性,這些問題都很難得到被大眾絕對認同的回答。直到數十年後的今天,2021年,更多的學生從小受到更為係統全麵的素質教育和被反複呼籲提倡的快樂教育,但是像這樣自由不羈的老師,課內課外能夠給予啟迪,熱忱地想教給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去思考未來人生的老師還是鳳毛麟角。在今天,與日俱增的升學壓力和隨著現代社會的工業化、專門化,教育體製的部分僵化,這些隱然鑄起的圍城也讓學生們糾結煩惱。

而片中基廷老師溫文爾雅、隨性的樣子與他最後“驚人”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古詩人社”的青年們經過內心的拷問和掙紮,選擇毅然站在桌上,高高昂首,以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這一刻觀眾隻被這無聲的反抗震動,無論往後他們將麵臨怎樣的人生,這一刻對他們來說,生命是自由的,是擁有了一個人所應具備的所有高貴的自信和自立,讓它引導你前行,為你每一次突破陳腐的“泥潭”喝彩,支撐直麵死亡引向新生的勇氣,去追逐真正的青春年華和高貴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