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文學的基礎知識與觀測,我國從古至今都有浩如星海的研究和發現。近年來考古陸續發掘、出土了一部分相關的文物,例如,形成於西漢時期的二十八星宿圓盤圭表、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墓星圖、東漢時期的渠樹壕漢墓天文圖、河北省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陸續發掘出的九座遼代墓葬中存的七幅星圖、明代恒星屏障和《赤道南北兩總星圖》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殘存文物,雖然在古時候,中國與天文知識相關的物件的物品數量有限、實屬鳳毛麟角,然而我們也可以通過觀測這些佐證的傳承流轉的器物,了解我國天文學源遠流長的曆史,見證古代科學文明的燦爛和輝煌。
中國古代星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常繪製在建築物和生活器物上,以裝飾作用居多的示意性星圖;另一類是相對專業性更強的,專供古代天文學家或占星家使用的科學星圖。在上文所舉例子中,不僅有描繪在精美器物上示意性星圖和科學星圖,甚至還有圖案介於科學星圖和示意性星圖之間的星圖。這些足以證明天文學知識在科學、藝術和生活運用中大放異彩,星空神秘迷人,引民眾還有專業學者心折。
在生產技術和科技設施落後的時代,人們曆經無數次摸索,孜孜不倦地去探究天空的奧秘。人類居住在地球上,白天看日升日落,夜晚觀星賞月。鬥轉星移之中,自然萬物的生長和人類的日常生產生活都伴隨著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產生了特有的步調和節奏。人類對此孜孜不倦地觀察、探索,不斷總結經驗,記錄觀察成果,逐漸產生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對於自然界天體運行規律的係列,逐漸形成了大地上盛行的各種曆法。古人經曆長期的摸索、實踐和爭論以天文定曆法,觀察氣象、物候,製定統一標準規律。
在今天我們看時間有鐘表,一目了然,馬上就可見精確到秒的時間;紙質版和手機上的線上日曆隨時都可以查看;想知道天氣狀況不必看星星觀察雲層模糊判斷,一切都很方便快捷。然而在古時候農耕文明時代下,由日複一日觀察氣象、物候總結而得來的太陽曆、四季、朔望晦、二十四節氣和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無論是農民、工商、官僚、士人還是貴族階層,從清晨到夜晚,朔望之時,一年四季,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沒有那麼高的科技條件可以為人生活服務,他們的日子與天文地理緊密關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不能征服自然,他們依賴它,依靠它給的提示,順從天象,便利自己的生活。
仰望天空,低頭思量。與宇宙的浩瀚遠大、無邊無垠比起來,人類簡直渺小到寒微了,然而先民與今人在數千年間在土地與天空間仔細思量,窺探隱藏其中的無限奧秘,為現世生活的人增廣良多,仔細觀察,會發現天文學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