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是去年年末在老家時,從四處光禿禿、蕭蕭條條到油菜花零星點綴、桑葉新發嫩芽,是一個緩慢又平靜的過程,非常符合春節期間悠閒的生活狀態。這一次是因為這幾天心裡有點亂糟糟的,碰巧又看了一遍。一開始翻開赤樺的《衣不蔽體》,是因為好奇,《說文》曰:“衣,所以蔽體者也。上曰衣,下曰裳”,古代的衣裳和現代人們穿的大有不同,衣裳曆經數千載,無數朝代的更迭,除了穿衣者一直是人以外,好像一切都在瞬息萬變,難以定論,但古往今來衣之防寒保暖護身蔽體的功用並沒有什麼大改變,所以書名“衣不蔽體”真的是專說衣服的嗎?恐怕還有甚者。
看完引言“脫也有是,穿也有非”,我明白過來,作者分明是在借穿衣脫衣換衣改衣之事演說世情,說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社會與現況;裡麵豐富的曆史佐證的攝影作品和簡單的文字描述也讓讀者窺見一絲近現代民眾的精神風貌和特定時代下的符號,衣能蔽體,但衣又不止於衣之本身,在政治敏感的時期,它也可以成為政治、文化、身份地位、社會及時代的鮮明符號。
在作者眼中,那個時代脫離了服飾所代表的階級、身份和地位才能稱為純粹的人、自然的人,引言中□□期間坦誠赴死的那一對地位差異巨大的男女脫下各自的衣衫,仿佛脫下一層他們生後被賦予的枷鎖和身份,向世俗抗議,赤條條以完全的絕對的自我來向人類衍生發明的文明禮俗宣戰抗爭。作者讚揚“這對男女帶著對生活的無奈,以及對生命讚禮似的莊嚴,要了卻生命”,服飾成為禁錮的枷鎖,但無論何時,人是自由的人,不會人人不甘於此,人們不會一直屈從這些壓製,越受壓製越要反抗,而壓製越劇烈,反抗也越加猛烈,摧枯拉朽,這種為了帶來一絲光明,燃燒生命的火種放如同現世的普羅米修斯!
服飾無聲,服飾有言,衣服本身不會說話,但是當人們賦與它某種隱喻時,它雖然不會開口說話,但會泄露穿衣者,正如赤樺在文中講到“穿戴本來就是一場又一場關乎地位、關乎政治、關乎權利、關乎性生活的表演,是一場又一場關乎秩序的戰爭”。
讀完此書,感覺收獲了很多,我尤為喜歡“旗袍:性感的遠東神話”這一章,旗袍的前世今生在作者筆下如此生動,穿上這些旗袍的民國女子如此鮮活,雖然早已了解在曆史上民國是上層軍閥、上流社會紙醉金迷、揮霍無度,底層老百姓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時代。通過本章我也了解到旗袍的背後,它不是簡單的滿族服飾,而是通過數年間不斷的改良,加入現代性的裁剪和西方時裝元素,是近代女性初受西方文化、男女平權思想熏陶而起。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西方女性脫下長裙,換上男性象征的上衣下褲;與此同時東方女性換下兩件套的襖褲,穿上更方便的長裙。
對於平等和自由的不斷追逐和爭取,隱藏在服飾裡,我覺得這非常迷人,平等與自由如果要追求表麵的形式這是令人惋惜的,可是如果像扛起一麵旗幟感召更多的群眾的話,這又是偉大的而使人感動的